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講:加拉太書(二)

我們在《使徒行傳》這卷書中,從頭到尾都可以看到,基督教漸漸從猶太教脫離出來。首先是司提反,他是第一個為這件事殉道的人,腓利為埃提阿伯的太監施洗,進一步和猶太教劃分了界線。再接下來就是彼得和哥尼流的事件,不久之後,耶路撒冷的猶太基督徒,開始非常懷疑,是否該將福音傳給外邦人,外邦人跟猶太人差太多了。最後保羅來到耶路撒冷挑戰教會的核心領袖,因為他們差派出去的宣教士,竟然說光相信不夠,還需要行割禮。 真正的問題不在割禮,真正的問題是,外邦人需不需要先變成猶太人才能信主。但是這背後有一個更大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在得救的本身,問題不在猶太教或割禮而在得救,真正的問題是,得救是因著行為或信心,還是兩個都需要? 世上大多數的宗教,都是靠行為得救,必須要禱告、禁食、奉獻金錢等等,這樣最後就可以與神和好,靠自己的行為拯救自己。靠自己得救的宗教很吸引人,因為會讓人感到自豪,認為我做到了,這是自以為義。 上帝痛恨自以為義,自以為義的人比罪人更糟,耶穌厭惡自以為義的人,祂是罪人的朋友,但是耶穌祂厭惡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得救是單單靠行為嗎?必須靠行為的努力才能得救嗎?還是行為加上信心才能得救呢?這種想法很普遍。 我曾經在皇家空軍擔任軍牧,我負責其他教派的人,有個軍牧負責天主教徒,另一個負責聖經公會教徒。每一次有新兵報到,其中一位軍牧就會問,有多少人是聖公會教徒,然後有七成的人會跟他走。另外一個軍牧則會帶走操愛爾蘭口音的軍人,剩下的都歸我,像浸信會、循理會、救世軍、佛教徒、印度教徒、回教徒、神不可知論者、無神論者。當無神論者的軍牧實在有意思,這是題外話了,不過當他們在我面前坐下來的時候,我會問:有多少循理會友?多少浸信會友?多少救世軍?他們就會舉手,接著我再同樣的語氣問有多少基督徒?鴉雀無聲,偶爾會有個年輕人微笑地舉起手來,但是他們通常會這樣,看看有沒有別人舉手,我說:你們已經表明是循理會友或浸信會友,到底有多少是基督徒呢?這個時候他們會問:牧師,你說的基督徒是什麼意思?我就問:你們說呢?結果都是千篇一律的回答,就是遵守十誡的人。他們會這樣說大概是因為小時候在教會牆上看見十誡,這個時候我會說:好,基督徒就是遵守十誡的人,在座有多少是基督徒呢?各位,他們還是不確定,這時候會有人說:可是牧師,不可能全部遵守啊。我就問:那要遵守幾誡才算是基督徒?每一次的答案都是六誡,我說:好,能夠遵守十誡中的六誡的人就是基督徒,在座有多少基督徒?這往往會引起他們熱烈討論基督徒的定義,我會叫他們討論清楚,這正是問題之所在。 行為加信心才能得救的說法,是儘量去遵守,做不到的時候,就用信心彌補。儘量遵守十誡,做不到的時候就求上帝赦免,這是英國人對基督教最普遍的瞭解,就是行善,就是行善。 另外的一種說法則是信心加行為,先有信心,然後再有行為。相信之後再守律法,但是一定要守律法,這是猶太教的觀念,先有信心,再守律法。所以保羅才會對加拉太人說:你們既然靠著聖靈開始,現在還要靠著肉體成全嗎?因為律法是屬於肉體的,是靠你自己的努力,不是聖靈在你裡面動工,是你在做。 保羅所堅持的信念是單靠信心才能得救,保羅常常說:得救是單單靠著信心,從頭到尾都是靠信心。他說: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持續”相信的。始於信,終於信,從頭到尾都是靠信心,全是靠信心。換句話說,我們不能在信心上妥協,必須持續相信,這是重點。不是先相信,再靠行為,必須要持續相信。 叫人持續相信,而不是叫人遵守律法,這兩者是非常非常不同的,所以保羅特別努力一直在爭取的,就是基督徒的自由,不管在什麼階段引進律法,都是把人放在咒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