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們被淹沒,是埃及的軍隊被淹沒。第六個單元“供應與保護”,談到他們從埃及到西奈山途中,當中的經過以及上帝如何在曠野中保護和供應他們。在近代的贖罪日戰爭中,埃及的軍隊進曠野,三天就不行了,但是250萬個以色列人卻在曠野中過了40年,因為上帝為他們行神蹟。
後半部首先是出現誡命,特別是十誡,這是上帝和祂的子民所立的約。上帝說:我願意。他們說:我們願意。雙方承諾永遠遵守這約,上帝從來不違約。
接下來,25到31章談到上帝要住在他們中間,所以祂需要一個居所,祂需要一個帳幕。但是神的帳幕跟以色列人的不一樣,免得他們因此輕看了上帝,這裡便記載了帳幕的製造規格。上帝賜下各樣的工匠,原本只會做磚頭的匠人,如今要用金、銀還有木頭來打造器具。上帝親自教他們那些技術,聖靈將各樣技術教給那些原本除了轉頭之外,其他什麼都不會的人,又是一個神蹟。
再來是《出埃及記》中最可悲的事,發生了金牛犢事件。以色列人縱情享樂,摩西不得不迫切的為他們代求,否則他們就完了。
《出埃及記》最後記載帳幕完工,被立起來,上帝就以帳幕為居所,祂的榮耀降臨帳幕。
這卷書書名的希伯來文叫“他們的名字是”,那是因為猶太人在會堂中每年會讀完一遍《摩西五經》,所有的經卷都會捲起來,這卷書開啟的頭幾個字是“他們的名字是”,《摩西五經》的書名都是以經卷的頭幾個字來命名的,只要稍微開啟經卷,就知道是哪一卷書,但是當初舊約聖經譯成希臘文時另外取了書名,是以兩個希臘字組成,ex意指“出去”,hod意思是“道路”,我不知道hodton的路名跟這個字有沒有關係,但ex和hod兩個字加起來是指“出去的道路”。希臘電影院的門口上方會有個牌子寫著exit,exit是拉丁文,希臘文是exhod,所以這卷書的書名就叫做“出口”,英文把exhod稍作修改變成exod,但是你知道這個書名是指出去的道路,發音很像英文的“出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這個單元我們要談《出埃及記》前半部,就是第一到十八章。前半部有很多所謂的問題。這個故事顯然很不尋常,並不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看到一件又一件的奇事發生,你忍不住會想:真有這回事嗎?很多人會說這些故事並不是真的,都是一些傳奇和神話。不久前有一系列電視節目就是這麼說的,說以色列早期的歷史都是一些傳奇故事,那些記載到是神話還是神蹟呢?為什麼會有這些問題呢?
第一個原因是這些事件在聖經以外的文獻都沒有記載,比如像是在埃及的文獻中就沒有記載這一些事件。這當然很奇怪,因為埃及的史料中保持得很完整,所以有些人就說這一定都是些傳奇故事。埃及史料沒有記載這些事,我可以猜出為什麼?你呢?
你們已經猜出來了,他們一定是不願意讓後代的子孫知道他們曾經這麼丟臉,最精良的戰車還有戰士竟然被紅海淹沒了,誰喜歡丟這種臉呢?所以其他文獻並沒有記載,我覺得沒什麼關係。
引發質疑的第二個原因是人數太龐大,一共250萬人,人數十分龐大。如果五個一排向前走,整個隊伍就有110英里長,大概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才過得了紅海,人數十分龐大,男女老少一共有250萬人,更何況還有牲畜。聖經說還有埃及人跟他們一起走,這一點倒很有意思。這麼多人在曠野漂流四十年,沒有固定的水源和食物。所以有人質疑人數太龐大。
第三個問題是年代,因為聖經以外的文獻都沒有記載,我們不知道當時所記載的是哪一個法老,也不知道當時是哪個世紀。學者認為有兩個可能的年代,一個是西元前15世紀,一個是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