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9章 選擇學校

在49年10月建立新中國後,李勝國名副其實的成了廣田縣的一把手,他緊緊跟隨新中國的腳步,努力建設發展廣田縣。

他和廣田縣原來的縣長郭明懷經過幾次商討,最終決定依據縣城的周邊地貌和需求,由政府出資開辦了小型的水果罐頭廠和堅果炒制廠。

因為周邊多是山林地段且雨水充足,所以在50年春季到來的時候,李勝國就委派多人在農科院,其他地界的果園購買了大量的果樹苗,辛苦的運回來種植在周圍的村子周圍,由村民們精心伺候,幾年過去,這些存活下來的果樹也開始大量掛果,看著今年的水果罐頭廠就能轉虧為盈。

在50年的人口統計中,李蔓萍一家人的戶口就又重新登記到了縣城的鋪子裡,變成了縣城戶口。

沒辦法,以前想著可以兼顧縣城的鋪子和家裡少少的耕地,也想著文化大革命時期,農民和工人,軍人是最安全的身份,想以農民的身份度過那段時期,誰知實行起來這麼困難,只好放棄那不切實際的想法,老實的在縣裡待著。

誰知道在53年春左右,周邊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了,無償獲得土地的農民有著極大的生產積極性,但是依然不能滿足工業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所以國家領導又釋出了《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農村開始了互助合作運動。

李蔓萍家少少的土地完全不符合和其他村民互助合作的要求,就和大伯和小叔家組成了小型的合作團隊,勉強也能支應過農忙。

因為去年新政府開始推行各工業企業的公私合營暫行條例,在二伯的動員遊說下李家幾兄弟無奈的積極響應,將自家的兩個鋪子從私人所有轉變成了和政府共同經營,即是所謂的公私合營。

當然店鋪名字也從李家糧鋪、李家裁縫鋪,變成了國營糧食商店和國營裁縫鋪。

現在她爹孃已經不能說是店鋪的老闆了,成了店鋪的幫忙經營,領取固定工資的員工,靠工資養家餬口。

她的父母和大伯也從農民轉變成了領工資的工人。

不過她爹李義興還能每月領取固定的贖買補償,直到幾年後終止。

大伯孃孃家的小工廠在老爺子的干預下也首先響應,李蔓萍私下覺得肯定是大伯透露了什麼訊息,不然唐家大舅不會願意的。

唐家大舅從幾十號人的小工廠老闆,唯一決策人變成了國有小企業主管生產的經理,每月領取工人職位相符的工資,當然也有幾年工廠總資產的百分之五的定息。

不過幾年後工廠就徹底屬於國家公有,與唐家大舅無關了,他也就成了徹底的工人階級,只能領取工資。

當然他還可以一直在裡面繼續任職,直到他不願意做了,甚至還有一個待定的工作名額,這是國家對於這種私有小工廠和平贖買後的補償之一。

雖然有種種補償,但是實際上很多人都不願意,特別是一些靠鋪子養家的私人個體戶,本來掙得就不多,現在合營利潤分薄,養家都困難了。

可惜小胳膊擰不過大腿,從剛開始的自主自願到後來的半強迫,短短兩年間已經全部是公私合營店鋪了。

當然也有沒有變化的工作,比如醫院的醫生,比如警察局的警員們。

“爹,娘,我回來了。”

李蔓萍回到裁縫鋪子,衝著忙碌的爹孃打了招呼後就去了後院,打了水洗過臉後,她就主動的幫忙。

因為成了國營的商鋪,幫人裁剪製作衣服褲子有了固定的價格,所以生意好了很多,有時候會忙不過來。

“你馬上就要畢業了,去寫作業吧,這裡不用你幫忙,我和你爹很快就好。”

楊琴看著婷婷玉麗的閨女,捨不得她來幫忙,趕緊叫她忙自己的事。

“娘,沒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