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蓄電池的爆發力遠不及汽油機和柴油機,因此電動汽車的極速不足。
目前全球最先進的電動汽車,在理想路面上最高速度能達到120公里,實際操作中也就100公里出頭。
經過幾個科研小組的研究,在改進電池動力釋放技能的同時,減輕車重、減少風阻等各類影響速度因素,車速在最高的120公里基礎上,增加到將近130公里。
這種增加看起來並不明顯,但已經難能可貴了,畢竟以前的資料,都是對比該行業最高資料而言。
之所以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取得這麼大的成就,主要原因就是這個團隊,幾乎聚集了炎黃汽車產業最頂級的精英,同時葉軒完全沒打算介入汽油車和柴油車領域,所有精力都放在電動汽車研究上。
反觀其他汽車製造商,他們主要的投入依然是傳統的汽油車,對電動汽車的研究投入並不大。
按照項武所說,只要工廠一期工程廠房建好,生產線立馬就能到位,然後直接進入試產期。
如果說汽車製造廠的好訊息,是為葉軒帶來了商界發展的利益,那麼物理實驗室就關係到他自身的戰力了。
科學家們無法解決超固態物質,存在於自然界而不衰變的問題,偏偏葉軒還追加資金購買更好的儀器,這讓大家覺得很不好意思。
人家花錢就是為了製造出,能在外界空間不衰變的超固態物質,他們心知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對方在已經知道結果的情況下,非但沒有解散實驗室,反而又投入了不少資金,大家哪能不拼命做好?
因此,在一群科學家全力以赴的情況下,得到的訊息就是,保證能在八個月內製造出超固態物質。
當然了,這種超固態物質只能存在於高壓下,一旦到了自然界中,很快就會衰變成常規密度。
這個訊息是喜人的,原本擬定兩年內完成的課題,被縮短了一半時間。
與此同時,葉軒給這些科學家下達了另一個任務:盡力聯絡到同行的電力電能學家,進行收集自然界閃電,並將閃電轉化充入蓄電池的技術。
收集閃電?
這個課題早就有很多科學家研究過,然而閃電一次釋放電能太強,另外正常電能存在無法儲存的問題。
發電站都是不停地發電,居民用電才不會停,閃電卻是瞬間釋放。
不過,這個問題跟葉軒給出的科研任務,並不存在任何衝突,因為他要的不是給居民持續供電,而是將來用以給大量蓄電池充電。因此以前那些科學家面對的,收集自然界閃電存在的兩大問題,到了他這裡就只剩下一個你了:製造出足夠強大的容電機器,一次性收集閃電釋放的巨大電能。
可以想象,自然界的閃電資料用之不盡。
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按照葉軒所想的透過更換蓄電池保持無間斷續航能力,肯定會製造出數量龐大的蓄電池備用。如果這些蓄電池都從民用電裡分攤,不僅會對國家電網造成巨大負荷,而且是一筆非常巨大的費用。
收集自然界的閃電,前期研究確實要投資很大一筆錢,然而一旦成功,將來省下來的電費將更加可觀。
物理實驗室的老頭子都是圈子裡的頂尖人物,況且電能本來就屬於物理學層面,怎麼可能會不認識那些電力電能科學家?
用物理實驗室‘老大’李喬生的話說:國內並不缺科學家,缺的就是大規模投資,只要你有足夠的資金投資科研,你要多少人我就能給你找多少人!
反過來,葉軒現在最不缺的就是錢!
跟東方雲昊賭擂臺贏了200億,從韓家那敲詐來600億,這筆錢到現在都由辰嫣存著沒怎麼用。
就算後續撥給物理實驗的那筆錢,實際上也是從汽車廠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