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奧斯曼控制了波斯:本方控制下的印度就直接和奧斯曼的勢力範圍接壤了啊。
不過,那是另外一個議題了。現下的當務之急,還是要不要發行紙幣。
“李卿和曹卿的意思,大家都聽懂了吧。發行紙幣,行不行?大家說一下各自的意見嘛。”
“皇上。”參會官員在互相看了看後,商務部尚書崔呈秀站起身來:“臣也認同以我大明今日的國勢,發行紙幣是遲早的事情。但,我大明與海外諸國的貿易,此時都是以金銀結算。貿然啟動紙幣,這個,肯定對我海貿不利。皇上,我大明現在靠著對外貿易生存的工廠只怕不下數千家,這裡面的工人起碼五十萬。連帶他們的家屬子女,這起碼超過二百萬了。這要是貿易體系出了岔子……所以,臣以為,紙幣,當發。但應緩發。”
“緩發?如何緩法?緩多久?現在市面上銀價一天比一天貴,物價一天比一天低。老百姓又不傻,在這麼下去,他們又要開始儲藏銀元了。到時候市面上銀幣奇缺,朝廷收不上來錢,豈不是又回到三十年前?”吼出這句話的,自然不是朱由棟,而是心心念念趕緊發行紙幣的李國俊。
“李行長,我好歹是商務部尚書,如何不知市面缺錢。但……也罷,皇上,臣聽聞印度那地方金銀極多,能否讓溫相在那邊運作一番?從印度引入金銀救急?如此,一邊朝廷不斷宣傳紙幣的重要性,一邊從印度引入大量金銀投入市場。之後,紙幣與銀幣共同流通一段時間,到了最後,銀幣徹底退出市場。”
“皇上,市舶大使所言,乃是老沉持重之言。臣附議。”
“皇上,臣也附議。”
“嗯。”稍稍思考後,朱由棟開口道:“眾卿,是否發行紙幣,這個沒什麼好說的了。至於如何發,朕提一個大概的方略,請袁相帶著大家落實。”
“臣等請皇上示下。”
“第一,宣傳。無可否認,我大明以前的寶鈔濫發太過,導致朝廷在紙幣方面的信用完全破產。所以,要重新發行紙幣,朕最擔心的是百姓不接受。因此,從現在開始,宣傳部、錦衣衛就要開始制定相應的計劃。要把紙幣發行的必要性掰碎了給老百姓講清楚。”
“臣張世澤(田爾耕)領旨。”
“第二,剛才崔卿講的,從印度引入金銀暫時緩解銀荒的提議。朕準了。內閣與印度總督好生溝通,首先明確現在至少要每年從印度引入多少,然後確定引入的方式。在朕看來,我大明在印度的總督區就不必說了,就是剩下的印度諸邦對我大明都是零關稅。所以,我們要引導我們的廠家,把貨物更多的賣到印度去而不是老是流連於已經開發成熟的東亞、東南亞市場。”
“臣等領旨。”
“第三,最遲從後年,也就是天啟二十二年開始,新的紙幣必須投放市場。三年,朕給大家三年紙幣與貴金屬貨幣並行的時間,最遲到天啟二十五年,金銀銅等貴金屬必須全部從貨幣擔當中退出。皇家銀行要早日開始籌備紙幣的製作,如何防偽更應早做預備。”
“臣領旨。”
“各位,這個訊息可以傳出去,反正宣傳部很快就要廣而告之了嘛。當然,我們主動傳播這個訊息,主要還是要跟那些與我們建立了長期貿易關係的商人說清楚。最遲五年後,我大明就只有紙幣了。還想與我大明做生意的,讓他們早做準備吧。”
“遵旨。”
……
散會了,袁可立卻留了下來。
“袁先生有何事要單獨跟朕講?”
“皇上,老臣乞骸骨。”
“袁先生何出此言?可是朕有什麼做的不對的地方?”
“國家在皇上的引領下興旺之勢誰都看得見,我大明今日的成就已經遠勝漢唐。臣能恰逢盛世,陪著皇上做出如此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