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自建國起,民戶和軍戶就嚴格進行了區分。本來剛開國的時候,士兵有土地,賦稅極少,所以這社會地位並不低。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士兵手裡的土地被兼併,自己成了近似農奴一般的存在不說,還得當兵打仗——這隻有義務沒有權利的工作,自然就沒人樂意去做了。
而且從北宋開始,由於文人徹底壓倒武人,以至於中華帝國有了一個很不好的刑罰:刺配充軍。服兵役成了罪犯洗清自身罪孽的一種重要手段。如此一來,軍人在經濟、政治上的地位直線下降,這社會上自然就成了被歧視的存在。
作為穿越者,朱由棟當然要扭轉這一局面:軍改完成後,國家的正規部隊裡,軍官將是職業軍人,而士兵雖然有服役年限,但是在薪酬方面保證要給足了。同時實行軍銜制,在作戰服之外還給全體官兵提供禮服和常服,讓官兵們平日裡都能昂首挺胸的佩戴著自己的軍銜,堂而皇之的出現在各個地方。然後再加上輿論上的大力宣傳——從此之後,軍人將逐漸的成為大明青少年仰慕和嚮往的職業。
當然,作為一個業餘歷史愛好者,朱由棟也深知,為什麼漢唐時代軍人地位高,到了北宋就急轉直下:這實在是五代十國的時候,丘八們弄得太不像話,一不高興就換皇帝,六十多年間換了十幾個皇帝,這擱誰當了皇帝都受不了。
所以,軍人地位是要提高的,但控制也是一點都不能放鬆——在可以預見的幾十年裡,大明都是要打仗的。戰爭時期,武人權力的膨脹本身就不可避免,如果不事先給安上絡頭,那是要出大問題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單純的某一種辦法是不行的,還得多管齊下。
首先是加強教育。在朱由棟的計劃裡,本次軍改將軍戶徹底裁撤分流,優中選優將其最精華的部分補充到新軍裡形成20個師後。接下來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完整的軍事教育體系:現在大明只有皇家軍事學院和皇家海軍學院兩所軍事學校,這是絕對不行的——長期這麼搞下去,不是所有的軍官都是同學嘛?
所以,在天啟四年,將會有步兵、騎兵、炮兵、工程兵、軍醫、輪機、後勤保障等多個學院新建完成並開學招生。從那時起,現有的野戰軍、駐屯軍軍官可以去進修,社會上的有志青年也可以報名考試入學。而原有的兩個軍事學院,則將成為將領的高階研修班。
這些新建的學院,除了分散兩個軍事學院出產軍官過於集中的問題外,當然還要加入忠君愛國的課程。而且朱由棟還準備讓這些學校每年組織會操,以此形成恰當的競爭關係。
當然,因為知道歷史本位面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昭和參謀都是一群什麼玩意兒,所以朱由棟是不準備搞少年軍校的:軍人還是要了解社會的。如果從小就只是單純的進行軍事培訓,那最終會培養出一群除了打仗,什麼都不知道的蠢貨——各個軍校未來的學生,除了吸納軍隊中的優秀官兵外,面對社會,只能招收年滿十六歲並且有一點文化知識的優秀青少年。
至於說這十六歲以上的優秀青少年怎麼培養出來?這個嘛,現在朝廷雖說還是無力全面鋪開義務教育,但到底這手裡還是寬裕了不少嘛。以朱由棟這種‘有錢不花不舒服斯基’的尿性,他可見不得數千萬的銀元躺在庫房裡睡大覺。因此,每個省,國家出資建箇中學,建兩到三所小學,這個還是可以的——方山發展了這麼多年,早就儲備了足夠的師資。而且方山到了今日也是必須要拆分了,不然以後文臣都來自方山,也是皇帝不能容忍的。
在基礎教育上加裝保險外,在頂層的軍事架構中,朱由棟也吸納了後世不少的精華。
他計劃在內閣六部之外,單設樞密院。這樞密院的職責,很大程度上與後世的總參接近:訓練、戰備、招兵募兵、軍隊編制、具體作戰等具體作戰的權利以及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