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三個大字。
“鄭大哥,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還望笑納。”
劉青山笑嘻嘻地說著,無論是刊印下發,還是送到上級部門,爭取發表,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政績。
鄭紅旗當然也清楚這一點,他並沒有推辭,只是拿出鋼筆,在自己名字的前面,又新增上“劉青山”三個字,然後笑道:
“這次就算是做大哥的,跟著你沾光。”
哈哈,二人相視而笑。
知道這份計劃書,在鄭紅旗手裡,肯定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劉青山也就收拾一下東西,安心回家,繼續開啟耕讀生涯。
前前後後,過了五天,夾皮溝當然沒有太多的變化,只不過是隨著甸子上的青草逐漸茂盛,奶牛的產奶量越來越多。
場院裡砍伐下來的木頭段,又增加了十幾趟,當然,山裡補栽的小樹,也同樣不少。
還有王教授和學生們,已經把實驗室組建完畢,開始培育菌種。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穩步發展。
回到家裡,家人已經吃過晚飯,把小人書發給老四老五,兩個小人兒立刻樂得眉開眼笑。
連哥哥帶回來的奶糖都顧不上,拿著一摞小人書,跑去跟小夥伴一起看書去了。
劉金鳳把剩下的飯菜熱了熱,又給弟弟煎了一盤雞蛋,看著劉青山香噴噴地吃著,就在一旁笑著跟他說話:
“那些野雞也開始孵蛋了,原來野雞蛋是淡綠色的,才乒乓球那麼大。”
“還有沙半斤也下蛋啦,顏色竟然是灰不喇唧的,哈哈。”
看著大姐眉眼彎彎,笑意盈盈,劉青山的心情也同樣大好,於是說道:“大姐,那就把它們下得第一窩蛋都沒收,人工孵化。”
劉金鳳眨眨好看的丹鳳眼,有點不明白:由親鳥孵化難道不好嗎?
在生了小火之後,她身上的母性光輝也被徹底喚醒,反倒更有女性的魅力。
劉青山就跟大姐解釋:“鳥類在繁殖季節,第一使命就是繁殖後代,把它們下的蛋沒收,就還能再下一窩,這樣就能加快繁殖了。”
這方面劉青山有經驗啊,以前上初中的時候,曾經和大頭二彪子他們去蘆葦塘那邊撿野鴨蛋。
蛋被偷了,野鴨子只好再下一窩,結果孵出來的幼鳥,就比正常的晚了差不多一個月。
等到深秋,別的幼鳥羽毛已豐,可以隨著遷徙,它們這些就慘了,幼鳥還沒徹底長大呢。
急得大野鴨子成天嘎嘎地叫,後來水塘都快結冰了,這些大大小小的野鴨子才飛走,也不知道能不能飛到越冬地。
從那之後,劉青山就再也不摸鳥蛋了。
不過自個家養的,就不存在這個問題,所以劉青山才給大姐出招。
劉金鳳這才明白過來,立刻樂顛顛地忙活去了。
而高文學則又湊上來,把一沓稿紙遞過來:“青山,吃完飯幫姐夫瞧瞧,最近寫了幾個短篇。”
劉青山知道,大姐夫一直在構思一部長篇,不過這個不是一朝一夕,所以閒暇之際,還是會寫一些短篇的或者散文之類。
正好他也吃飽了,就把飯碗一推,開始閱讀大姐夫的文章。
都是一些散文,描寫山野風情,帶著濃濃的鄉土氣息,可讀性很強。
最主要的是,字裡行間,透著對這片土地真摯的愛意。
用劉青山的理解就是:大姐夫寫出來的文字,是有感情有靈魂的。
其中最後一篇,題為《野火》,講述的,正是前些天發生的山火,村民齊心協力救火的故事。
“大姐夫,沒事就勤練練筆,多積累,以後慢慢就可以出散文集了。”
劉青山嘴裡笑著說道,他覺得,大姐夫這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