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全師捐贈。”
“不論新與舊,只要還能穿,我想應該他們都不會嫌棄。”
哪裡會嫌棄啊?
前些日子陳銘川走訪了本省幾個條件差的戰友,因為殘疾,農村兵很多人都沒辦法上工。
能做的事,也就是生產隊上記記工分、放放牛。
甚至有的人,連放牛都不行。
沒結婚的,一個人還好些,至少吃得飽。
那些結了婚的,不僅吃不飽,孩子身上的衣服更是補了又補……
國家有困難,大家心裡都沒有怨言。
可他看著心酸……
都說救急不救窮,但能幫一把是一把,先挺過這幾年。
陳銘川知道,等國家政策放開,他家媳婦要辦一個軍殘福利藥廠。
她說,為國家作出貢獻的人,她一定要儘自己的能力照顧好。
捐衣服的事,很快在全師開展。
僅三天時間,就捐了不少舊軍衣,有單的、有棉的。
捐款的事,師長沒讓往外說。
但師裡團級以上幹部都知曉了,於是紛紛捐款。
可即便是這樣,募到的錢也不多。
李欣玥想了想,去了衛生材料廠。
鄭長兵與季剛一聽:“我們也捐點,多少是點心意!”
李欣玥擺了擺手,她做這個事,那是因為手中有那一箱子的東西。
而他們沒有。
“不用,你們兩個人每個月拿得並不多,而且家裡也困難。”
“特別是長兵兄弟,你的錢得拿去生產隊上買工分。”
“這個事就別參與了,還是我自己來吧。”
“而且我這個是要形成長效機制,以後恐怕每一年都要捐贈,所以就用軍民共建的方式吧。”
“以後每一年都把我那百分之二十的分紅,拿出一半捐出,加上我每年的工資。”
“餘下的百分之十,依舊留著獎勵給優秀員工。”
搞軍民共建,也不能三個人說了算。
很快鄭長兵就召集了大隊班子成員。
當時定股份的時候已經商量過了,開會只是個形式。
一來不用大隊上的錢,二來還給大隊上贏得聲譽,大家對李欣玥的尊敬又上了一個高度。
當師長與政委接到這份特殊的捐款才知道,這個紅群衛生材料廠,竟然也是在李欣玥幫助下辦起來的!
周政委一臉感嘆:“依我之見,小李是全國最優秀的軍嫂!”
可不就是?
肖師長也很感動,這年代誰嫌錢多?
可這對夫妻想的卻是那些困難戰友,這種胸懷,誰人能比?
“讓宣傳科寫好材料,上報軍裡吧。”
周政委立即點頭:“行,我馬上把宣傳科長叫來。”
紅群衛生材料廠來捐款的事,很快在全師傳了開來。
不少人佩服與讚揚。
“果然是有本事的人,我們除了學習,也只能看看了。”
“是啊,太偉大了,我們自愧不如。”
聽著大家紛紛讚揚李欣玥,王春豔則一臉諷刺:“不就是想出名嗎?”
“鬼才知道她與這廠長什麼關係呢!”
“現在農村裡窮得連油都沒得吃,還來捐款給部隊?一個個活雷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