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畢懋康拜見殿下。”
“畢卿免禮。”
“謝殿下。”
“嗯,畢卿,知道這次調你入京是要做什麼麼?”
“臣在接到殿下的教令時,傳令的公公已經提醒過了。殿下的意思,是要整頓鹽政。”
“正是如此,如何,畢卿可有方略?”
“略有一二,請殿下指正。”
1615年1月15日,在山東擔任巡鹽御史的畢懋康在接到調令後迅速的入京,然後馬上得到了朱由棟的接見。君臣奏對的時候,畢懋康大體的說明了他對整頓鹽政的想法。
“殿下,臣以為,待臣在北京戶部做侍郎一個月,對戶部的運轉大致熟悉,並且和北京戶部的諸位同僚熟悉後。殿下應該讓臣南下,去南京做戶部尚書。”
為什麼畢懋康會這麼說呢?倒不是因為想升官,而是因為,大明帝國全國的鹽引,都是南京戶部印刷、管理的。
不過朱由棟對畢懋康的這個想法,不置可否。但是,已經越來越具備一個成熟統治者素質的朱由棟,已經開始習慣於先對臣下進行觀察,再逐漸的進行引導了。
“畢卿若是去了南京,準備怎麼做?”
“臣去了南京後,首先要把歷年來朝廷拖欠良民的鹽引進行償還,不如此,以後的鹽業新政,將無人信服。”
“嗯,理當如此。那麼畢卿,你準備怎麼償還呢?”
“殿下,現如今鹽場拿不出鹽給有鹽引的良民,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宗室、各路達官貴人無償拿走了太多。其二,鹽場的官員自己貪墨了太多。臣去了南京後,將首先下令,所有鹽場先暫停出鹽。讓持有舊鹽引而遲遲不能兌現的良民到南京,由臣更換新鹽引後,直接督促鹽場先償還這部分的鹽引。”
“不可。”
“殿下?”
“畢卿,你這樣做,那些『奸』商會趁機烘托鹽價。我大明的鹽價,現在市面上大約是250~300銅幣一斤,已經是始皇帝統一華夏以來,歷朝歷代最高的了,百姓苦於口淡久矣。若是再高個兩三倍”
“殿下英明,可是,若不先償還那些老實為國家運糧的良民的鹽引,這國家的鹽政如何取信於民?”
“畢卿,我們先跳過這一環,先來說說,若是你順利的把歷代鹽引都償還後,接下來怎麼做?”
“自然是舊鹽引全部作廢了!殿下,臣已經注意到近期朝廷發到各個布政司的專用黃冊紙,紙張韌『性』強,不吸水不說,還都有暗花。這樣的紙張,完全可以拿來做新鹽引。”
“然後呢?”
“然後臣自然會嚴格發放鹽引的規矩,殿下放心,臣是強項令,絕不會因為宗室親王,各路達官貴人的壓力就胡『亂』發放鹽引。如此,鹽政就能規範,開中法也能恢復了。”
聽完畢懋康的話,朱由棟心裡非常的失望這位的想法,終究沒有擺脫既往的思維桎梏,以為只要嚴格管理,主官清廉就能搞定一切。
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如果都這麼簡單,為啥歷朝歷代的變法還會那麼難?
罷了,術業有專攻,你畢懋康的清廉、強項我是知道的。但是,你的天賦真的不在這上面,等鹽政整頓完了,你還是去方山實驗室吧。
大明由於有了圍海曬鹽法,所以這產鹽量是遠超歷代前朝的。經過兩百多年的太平歲月,大明的人口也是遠超前朝的。而且鹽這個東西,對於人類來說是剛『性』需求,是每天都必須要攝入的。
做一個簡單的演算法假設大明人口為1億,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為4克(21世紀國家推薦劑量為每天不超過6克,古代副食缺乏,應該比6克更多一點才合適)。那麼,大明每年的食鹽消耗量就應該是292億斤。按照大明現在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