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啟二十六年七月初五,南京,後湖,晚上九點。
後湖的小島上,使用鋼筋混泥土修築的二十棟八層樓高的建築裡,全都燈火輝煌。透過建築物的玻璃窗戶,隱約能夠看到一些晃動的人影。
“很好,非常好,彝仲啊,朕對剛剛入庫的二十五年的黃冊質量非常滿意,你辛苦了。”
“臣謝過皇上的肯定,不過臣只是守庫房的,製作黃冊,還是各地官員監控得力。當然,這也少不了朝廷的重視。”
“哈哈哈,彝仲你謙虛了。黃冊現在雖然是朝廷統一下發紙張,各地製作。但是運到後湖來了後,稽核、編碼、存放和日常管理可是你們的事情啊。朕方才花了整整一天的時候,抽查了上百卷黃冊,全都資料清晰不說,便是往前追溯二十年,依然能夠做到毫無差錯。這一切,都是以你在內的歷任黃冊主官的成績啊。”
在朱由棟做了皇帝后,特別是天啟十一年的國家機構改革。南京已經沒有了南六部和都察院等中央政府機構。但是作為國家的根基,黃冊庫,卻仍然設定在了南京。
作為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黃冊庫重建的皇帝,朱由棟對黃冊庫的重視程度是極高的。現在,黃冊庫的官員不再是由從七品的南京戶科給事中主管。而是被朱由棟設定了一個“國家根基守護大臣”的從三品的官員專職對其進行管理。整個黃冊庫也被《皇明憲章》中國家機構設定一節裡,明確的稱謂國家根基所在。
如此明確的稱謂,使得現在這個部門的官員門變得充滿了自豪感,做起事情來也是理直氣壯。
除了在職位和名譽上做了保證外。在經費上,朱由棟也相當的大方:黃冊庫不但在財政部有了單獨的戶頭,這裡的官員的薪資,也比同等級的官員要多出近一成。除此之外,黃冊庫也有專門的檔案管理經費,每十年黃冊入庫的時候,黃冊庫徵召南京中學的學生們入庫整編,也有了充足的辦公經費保障學生們的待遇了。
如此種種,使得黃冊庫的主官現在成了一個香餑餑。便是那袁崇煥,在蒙古區兵役局局長位置上帶了十來年後,也曾返京多次活動,想要謀取這個“守根大臣”的位置。
可惜,朱由棟覺得袁大人的特長不在手而是在嘴。所以當人事部把袁大人推薦上來後,朱由棟根本就不考慮,直接把他派到新疆做了參政——你去那裡發動嘴功,促進民族團結吧。
現在的守根大臣,是在歷史本位面上,為南明政權奮鬥到最後一刻的夏允彝——他的兒子更有名。
在夏允彝的陪同下,出了黃冊庫,迎著夜晚溼潤卻又涼爽的湖風吹了一會,清醒了一下因為高強度工作一天而有些昏脹的腦袋後。朱由棟轉過身來,對著一直跟著他,配合他對黃冊進行查證了整整一天的太子朱慈燚道:“如何?”
“父皇,兒臣從小就聽老師、母妃講述過您在沖齡之際,就發現了黃冊的問題,並花了大力氣重建這國家的根基。但那只是故事,只有真正來到這裡,方才明白,為何這裡被稱為國家的根基。”
“你明白了就好。記住,只要這個地方不出問題,那即便是我大明未來在與西班牙的長期戰爭中一時遇到挫敗,我們也能迅速恢復,並奪得最終的勝利。便是將來我大明獲得對西戰爭的勝利,站上了世界之巔。只要這裡還安穩,那我大明就能在頂峰站立很久而不是曇花一現。”
“是,父皇的諄諄教誨,兒臣記住了。”
“嗯,以後為父不在了,你記得也要帶你的兒子過來,讓他現場感悟國家根基的重要性。”
“父皇身體康健,說這話還是太早了。不過父皇放心,若他日兒臣主掌這個國家,定然要讓我朱家的子子孫孫都記得這裡,每一位有繼承權的皇族,都必須在這裡至少實地工作一天。”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