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演、魏藻德被處死,李建泰又遠去山西,內閣空置。
朱由哲提升李邦華為內閣首輔,蔣德璟為內閣次輔。其他如李遇知,倪元璐、範景文皆入閣。
同時,在五閣老之外,朱由哲還增設了兩個內閣的候補人選,給予他們旁聽、建言之權。
分別給了最近表現良好的陳名夏,以及剛來京師的張煌言。
而內閣之權也被朱由哲擴大,給予內閣首輔批閱奏摺之權。凡是內閣和司禮監達成一致,即代表皇帝之權。
同時,京師內閣建立的同時,朱由哲同時下令組建南京內閣。
史可法擔任首輔,高宏圖擔任次輔,剩下的三個分別為何騰蛟、呂大器,還有賦閒在家的黃道周擔任。
南京,為朱由哲的後備選擇。不求他們能翻天改地,但求他們穩住局面,而這些都是十分忠心的大臣。
在京城,朱由哲面見了閻應元。當即提升他為保定總兵,賜尚方寶劍,有先斬後奏之權,主持防守保定。
鄭森,賜名成功,入京營五軍營,擔任遊擊將軍,自管一營。
楊廷麟,提兵部右侍郎,京營總贊畫,參與軍機策劃。
劉肇基,復總兵之職,入京營。
陳子龍賜銀兩萬兩,總兵職,令其前往淮南募兵
沈廷揚,升總兵,主管天津到淮安之間的水道安全。
夏完淳,太子侍讀。
所有下詔搖的,除了姚啟聖不知去向,沒有前來外,其他的都到了,也做了對應的安排。
讓百官感到驚奇的是,很多是文官出身的,如陳子龍,本就是進士,卻被朱由哲安排了一個武職。
當他們提出不同意見時,朱由哲乾脆說,亂世應該文武並舉,並鼓勵他們以文轉武。
提出凡是願意到京營任職者,直接提升一級,候補進士直接從六品為官,太學生亦可直接為官。
但即使如此,應者也少的可憐。
重文輕武的風氣,卻不是短時間內能改變的。
因為謀逆之事處置妥當,兼雷厲風行,陳演、魏藻德的死雖然引起了軒然大波,但很快被平息。
再加上李邦華、蔣德璟等人的能力比著陳演高,而比魏藻德更加勤奮,朝堂的局面頓時煥然一新。
很多奏疏都是當日到,當日批覆,效率不知快了多少。
這日,朱由哲起了一個大早,前往太廟祭祀。接著,便會去倪元璐在永定門外設定的祭壇去祭祀孫傳庭、袁崇煥、盧象升三位。
朝廷禮官大聲唱和。
朱由哲上前跪倒在地,但看了半天,終究沒去磕頭。
倪元璐上前,“陛下,良辰已到,請拜祭各位先皇。”
朱由哲沒有磕頭,反而站起來問道:“倪愛卿,大明到目前十五帝,為何現在卻只有十四個牌位?缺了誰的?”
倪元璐愣了一下,上前小聲道:“陛下,缺的是景泰皇帝。”
朱由哲故作疑惑道:“為什麼缺他?景泰皇帝不配為帝嗎?有做過什麼愧對祖宗的事情嗎?”
“這個……”倪元璐也不知如何作答。
朱由檢眉頭緊皺,忍不住道:“你這是要幹嗎?景泰皇帝為何不在,難道你不知道嗎?”
景泰皇帝朱祁玉死後,明英宗朱祁鎮毀其壽陵,以親王之禮葬於西郊。
明憲宗雖然追復其皇帝身份,並修復了他的陵寢。
但因為不能更改其父皇朱祁鎮的生前施政,始終沒有將景泰帝的遺體遷入原有的壽陵之中。
在大明曆代皇帝祭拜祖宗之時,景泰帝自然也沒有資格。
這是天下共知之事,朱由檢實在不明白朱由哲為何有如此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