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下馬威,接著是各種恩賜。
與皇家結成姻親,吳三桂知道崇禎皇帝這是想將自己與大明綁在一起。
若是往常,吳三桂會將這視為天大的恩賜,十分高興的答應。但現在這樣的亂局,他真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但吳三桂知道自己沒有選擇,他單膝跪下,抱拳道:“這是臣的榮幸,而且臣希望太子的婚禮能儘快辦理。”
既然躲不過,那就欣然接受,不過一女而已。
朱由哲上前扶起他,笑著道:“朕來之時,已和汝父吳襄商議過了,皇后和他已經在操辦此事了。愛卿,自今之後,我們便是一家人了,所以有些話,朕便直說了。”
吳三桂侍立在旁,“陛下請言!”
朱由哲示意他坐到自己身邊,問道:“聽說你滿清那邊一直有聯絡?”
吳三桂臉色頓變,沉吟了片刻,決定照實道:“陛下,最開始是皇太極,之後是多爾袞,他們讓舅父寫的勸降信,有數封。臣擔心若拒而不接,他們會為難舅父。但臣絕沒有叛明之心,更從來沒有回過信。”
吳三桂的舅父即祖大壽。
大淩河之戰,皇太極圍城數月,城中糧盡,殺人相食,被迫而降。
之後,祖大壽以自己妻兒盡在錦州,而明軍不知自己已降為由,建言皇太極讓自己帶一支人馬返回錦州充當內應,助清軍奪取錦州。
皇太極答應了。但祖大壽一回到錦州就積極組織防禦,抗擊清軍,並牢牢守住了錦州城。
但天下局勢卻一直沒有好轉。
從崇禎十三年三月到崇禎十五年二月,祖大壽苦守錦州兩年,城中再次上演殺人相食的局面。
而更要命的,松山之戰,明軍慘敗,洪承疇被俘,錦州最後的一點被救的希望也完全喪失了。
於是,祖大壽再次降清。
因為祖大壽在遼東,無論是滿清,還是大明這邊都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
滿清沒有為難祖大壽,繼續任命其擔任總兵,將他和他的部屬全部編入漢軍正黃旗。
但因為上次的事情,滿清不再讓祖大壽領兵,只安排了一處宅子讓其居住,並且不得隨意出入。
等於將祖大壽軟禁了起來。
有記載,崇禎十七年,南明使者左懋第、陳洪範一行來北京與滿清談判。祖大壽讓其子祖澤溥帶話給左懋第,“少有機會,無不效力”。
但是否為真,就難以知道了。
對於祖大壽這樣一個人,朱由哲很難評價。只能說一點,但凡有一毫機會,他都不會降清。
但歷史沒有給他那樣的機會。
朱由哲默默的嘆了一口氣,問道:“可否讓朕看看那些信?”
吳三桂面露猶豫,過了片刻,彎身行禮道:“陛下稍等,待微臣取來。”
不一會,吳三桂取來了信,有七封,最近的是一個月前的。
朱由哲一一開啟,有五封是以祖大壽的名義寫的。
其他兩封,一封來自皇太極,另一封來自多爾袞。
朱由檢飄在一側,一直靜靜的看著吳三桂,這時說話道:“吳三桂留著這些信,不說有叛明之舉,但至少有那方面的心思。對之,不可全信。”
朱由哲輕輕點頭,他也是這麼認為的。
而且吳三桂在原先的歷史中,就是那麼做的。雖然他首先投的不是滿清,但要說他對大明有多大忠心,肯定說不上。
吳三桂是個絕對的利己主義者,做出的所有決定都出於自身利益。那為了讓他效忠,那就只有一條,就是給予他足夠的好處。
賜其為平遼侯是,與其結成姻親也是。
但這些還不夠。
能讓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