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樣可好?在九門之下,設一些營帳,專供士卒歇息。戰時,所有士卒上城牆防禦。但平時無戰時,就把士卒分成兩波,一波留守城頭,一波在城下的營帳內歇息,以便每個士卒都得到充足的休息,讓他們以更飽滿的狀態應敵。”
楊廷麟稍微思索了一會,便點頭道:“陛下所提甚是。但城下空間有限,恐沒有那麼大的地方。陛下,何不將九門附近的百姓遷走,用他們的房子作為將士的休憩之地?”
朱由哲點了點頭,“也好!朕讓楊鶚派人去做。給那些百姓一點撫卹,想來沒有太大問題。”
楊廷麟抱拳道:“臣替那些將士謝過陛下。”
朱由哲搖了搖頭道:“那些也是朕的將士。楊愛卿,朕還有個提議,一時間不要將所有戰兵投入,而應該戰兵和輔兵一起迎敵,逐漸提高輔兵的戰力。實在擋不住時,才將所有戰兵壓上。”
楊廷麟點了點頭,“陛下所言極是。”
朱由哲接著道:“還有,就如唐愛卿剛才所言,守城之戰短時間恐怕難分勝負,我們應該做好長久之準備。除了城頭對敵外,朕覺得還應做好後續兵力之補充,應敵和訓練同時進行。”
楊廷麟皺了皺眉頭,“但陛下,這後續兵力從何而來,您不會打算將全城百姓都為卒吧!”
朱由哲笑了笑,“不,沒有那麼多,僅青壯。所有沒有官身的,無論是勳貴子弟,還是普通百姓。按照坊數進行攤派,每一小坊出五百青壯,參與訓練。若遇緊急之時,便拿他們頂上。”
全城一百零八個小坊,每坊五百人,那就是五萬四千人。
在場的眾人不禁咂舌。
朱由哲接著道:“翰林院、國子監都有不少青年士子,朕當初京營招兵,鼓勵他們入軍,並許諾給他們當官。但他們一看封的官為武官,很多人都不願意。楊愛卿……”
朱由哲轉向楊廷麟,“楊愛卿,你替朕去一趟吧!還是自願,若這些士子願意主動從軍,朕依舊授予他們官職,最高可為千總。若他們不願,就讓他們抓鬮。沒抓到的就讓他們繼續混吃等死。抓到的,就把他們仍入輔兵營,接受訓練。”
:()進擊的崇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