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象林城附近,並攻破象林城,但叛軍將士完全可以躲到附近的樹林裡與北伐軍周旋,待北伐軍主力撤走後,叛軍則會再次率軍攻下象林城,而北伐軍主力不可能一直駐守象林城,北方的趙國隨時有可能南下,華安此次南征也是抱著速戰速決的決心來的,一旦遷延日久,趙國大軍南下,京城就很危險了。
就在華安考慮如何向南進軍之際,進犯桂林郡的六萬叛軍主力已經向交趾城方向殺來,而叛軍之所以會撤退,自然是因為北伐軍擷取了叛軍的大批軍糧,如今,叛軍大營的餘糧已經不足五日,而在這五日之內,他們沒有絲毫的把握可以攻取桂林郡的首府潭中城,倉皇撤退也是無奈之舉。
叛軍撤退,堅守潭中城的廣州軍團將領,首先想到的便是華安的北伐軍成功的攻取交趾城,斷了叛軍的退路,於是將士們士氣大振,三萬廣州軍主力和三千交州軍將士合兵一處,向倉皇后撤的叛軍追擊而去。
叛軍後撤之時,自然考慮到了晉軍會從後追擊,於是在後撤的道路上設伏,全殲了廣州軍團率先追擊的一個營,讓追擊的晉軍放慢了腳步。
而叛軍小勝之後,也不敢逗留,拋棄許多重灌備,輕裝向交趾城方向奔來,廣州軍團主力和三千交州軍,則一路緊緊跟蹤,絲毫不給叛軍喘息的機會。
坐鎮番禺城的廣州刺史鄧嶽,得知了北伐軍攻破交趾城,並數次打敗叛軍,擷取叛軍糧草,迫使叛軍主力後撤的訊息後,心情大為振奮,當即下令集結番禺城和周圍幾個城池的主力兵馬萬餘,向交趾城方向挺進。
鄧嶽的打算很明顯是要集中儘可能多的兵馬,全力剿滅已經處於劣勢的叛軍,徹底撲滅南越族的這次叛亂。
叛軍的撤軍速度很快,僅幾天的時間便抵達了交趾城北門外三十里的位置,而此時叛軍的糧草只剩下一天了,情況對叛軍來說極為的不利。
為了籌集足夠多的糧草,叛軍將撤軍的一路上,所遇到的村落和城鎮能搶奪的都搶奪了一遍,否則幾天前就該斷糧了。
而眼下叛軍的前方是北伐軍據守的交趾城,後面則是追擊而來的交廣二州大軍,擺在叛軍面前的有三條路,一是,攻打交趾城,城中囤積的糧草足有幾萬旦,只要能夠攻下交趾城,叛軍的危機便可以徹底解除。二是,將大軍化整為零,一步步的從東西兩個方向悄悄越過交趾城,待回到日南郡的大本營之後,便可重整旗鼓,再次發起叛亂。三是,率軍向西進入蜀國的興古郡,那裡是蜀國的領地,而叛軍之所以造反也是蜀國君臣慫恿所致,如今失敗了,蜀國理應收留,而且,六萬叛軍和三萬蜀軍合兵一處,實力大增,晉軍多半不敢追擊。
為了選擇一條合適的道路,叛軍的主要將領聚在一起進行了一番商討,重點分析三種情況的利弊得失。
首先,第一條路是憑藉兵力優勢,率軍攻打交趾城,奪回交趾城這個戰略要地,同時也可以得到城池中的幾萬旦軍糧,以解決大軍缺糧之憂。但這條策略的可行性實在是不高,從北伐軍輕而易舉的攻破交趾城,和連續幾次大破叛軍的情況來看,北伐軍是一支作戰極為驍勇的部隊,而且守城本身就佔據優勢,叛軍將領覺得短時間內攻破交趾城根本就不可能,甚至有可能被北伐軍打得大敗,少數被北伐軍打敗而逃到軍中的將領的敘述,更增加了這種莫名的恐懼。
其次,第二條路是化整為零,將六萬主力以千人為一隊,一步步的從交趾城東西兩條道路悄悄的潛回大本營,這麼做的優點是不必和北伐軍大動干戈,可以很好的儲存自身的實力,可缺點是分散行軍無形中降低了主力大軍的力量,一旦被北伐軍發現,很容易被各個擊破,而且,軍糧的不足是極為迫切的,就算順利的越過了交趾城,六萬兵馬也很難籌集到足夠的糧草,而交趾城卻有幾萬旦軍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