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在奮戰一年多仍未取得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的確有崩盤的可能,尤其是燕國已經派兵支援趙國,在這種情況下,大魏國的處境就更加困難了。
但讓他無緣無故的背叛冉閔,他也做不到,畢竟,他是乞活軍的將領,參與了屠戮二十萬胡人的行動,投靠石袛,未必會有什麼好果子吃。
“將軍,運往襄國方向的糧草已經準備好了,可以出發了。”就在這時,親兵向李農彙報了軍糧已經備好的訊息。
李農將手中的信件隨意的放在桌子上,起身離開府邸,前往軍糧集結的位置,準備囑咐運糧的將士一番,以確保軍糧可以毫無阻礙的運往襄國方向。
#####
在鄴城之中,姚襄派遣的數百精銳,分散進入了鄴城的大街小巷,並扮成不同職業的百姓,在鄴城散佈謠言。
為了讓鄴城的百姓恐慌,他們以非常真實的口吻,訴說燕國二十萬精銳,即將殺向鄴城的事情,並勸說鄴城的百姓儘快逃離,甚至,有意無意的透露,李農即將起兵反叛,並引胡兵入鄴城。
謠言是最害人的,少部分膽小的百姓,果然回去收拾行李,準備離開鄴城,向南方逃難。
很快,鄴城的南門處便集結了眾多的逃難百姓,並將整個南門都堵了個水洩不通。
百姓大規模的要離開鄴城,這可不是一件小事,百姓是一國之本,沒有了百姓,一個國家也就沒有了希望,為此,李農連忙調集鄴城的軍隊,將南門圍住,讓百姓不得隨意離開鄴城,並讓麾下士兵在鄴城之中加強了巡邏,發現造謠者,立即抓住治罪。
見李農派兵阻止他們離開,百姓們更加恐慌,並與守衛城門計程車兵發生了爭執,並一度引起了城門處的騷亂。
為了穩定城內的局勢,李農不得不採取強硬措施,將鬧騰的最兇的百姓抓了起來。
返回鄴城暗訪的荊展與眾多聾啞武士,分散收集鄴城的各種情況,為了摸清李農與趙國是否有往來,荊展更是派遣了幾名聾啞武士進入李農的府邸,並搜查府邸的情況。
混入李農府邸的聾啞武士,很輕鬆的便拿到了張舉寫給李農的信件,並將其交到了荊展的手中。
荊展見張舉與李農果然有書信往來,不禁大吃了一驚,再結合街道上流傳的關於李農即將起兵歸附趙國的訊息,李農反叛的嫌疑大大的增加了。
荊展不敢怠慢,連忙帶領幾名聾啞武士離開鄴城,返回襄國南門外的魏軍大營。
在冉閔的中軍大帳中,荊展將鄴城的具體情況,向冉閔做了仔細的彙報,並呈上了張舉寫給李農的信件。
見聾啞武士在李農的府邸,搜出了張舉的親筆信,冉閔大吃一驚,這似乎已經足以證明李農與張舉有書信往來,而趙國與魏國是仇敵,李農揹著自己與張舉有書信往來,這顯然是極不正常的。
鄴城街道的流言蜚語和李農在鄴城大肆調動兵馬,更增加了李農反叛的嫌疑,如此情況,讓冉閔很是不安。
一旦李農投靠趙國,鄴城被李農控制,冉閔麾下的大軍將無家可歸,後果不堪設想,為了應對這種狀況,冉閔連忙書寫了親筆信,讓荊展送往鄴城,交到其親信將領的手中,讓其親信將領做好防備,隨時,準備應對李農的反叛。
其實,經歷了趙國大亂的冉閔,對李農的信任並不深,為此,在出徵襄國的時候,留下了一些親信部隊,並將李農麾下的大半人馬調往他處,以減弱李農的力量,從而避免其擁兵自重。
為了儘快解決李農的問題,冉閔召集幾名心腹將領,商議了起來。
“皇上,李農造反是極有可能的,想當初皇上不過是趙國的一名小將,而李農卻已經是趙國的大將軍了,其職位一直在皇上之上,如今,卻屈居人下,他如何能心甘。”一名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