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到死期臨近的孔子認為自己為殷人,便吩咐其弟子子貢,按照殷的儀式舉辦葬禮。《禮記·檀弓上》對此有所記載。

《史記·孔子世家》中也曾提到過:

其先(祖)宋人也。

周滅殷後,將殷人遷至宋,並讓殷人在宋對祖先進行祭祀。如果先祖的亡靈得不到子孫祭祀便會作祟,因此必須給他們留出祭祀的場所。而殷先祖的亡靈作祟,勢必會給滅殷的周招致災難。周又為了防止殷的遺民集聚在一起,便在把他們分散驅逐到各地的同時,將宋(地名)賜予他們,讓他們居住此地,並對祖先亡靈舉辦祭祀活動。因此,所謂的宋人實際上是殷人的後裔。

孔子是周文化的讚美者。他所處的春秋時代,名義上有周天子存在,實際上則是由其他的霸權者掌控政權。孔子認為,周初因為有周公制定各種制度、禮樂,是一個理想時代。因此對周公充滿了仰慕之情。

據《論語·述而》的記載: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作為殷之後裔的孔子,卻對滅殷的周文化讚美有加,並對指導討殷戰爭的周公充滿景仰之情。乍看來,不免令人費解。然而,孔子生活的時期,距殷的滅亡已有五百年多年的時間,如果按照現在日本的歷史向前追溯五百多年,那麼應該是室町幕府時代的應仁之亂之際。因此,殷周的興旺交替在當時而言已成為歷史,對於當時雙方的愛恨早已淡去。而且,孔子所能見到的記載都是周朝文獻。關於殷的記載不僅大部分被遺失,而且所記之事也都是為了迎合周的統治需要。

如《史記》中對殷紂王的記載:

自棄其先祖肆祀不答。

意思是,紂對祖先的祭祀置之不理。這也是周*殷的原因之一。看到此記載,即便是對作為先祖的殷紂王,孔子仍然充滿了痛恨。然而直到20世紀初,透過研究從殷墟中挖掘出的甲骨文,最終發現,其中關於紂王時代的記載頗多,並且描述了當時紂王曾頻繁地、極其虔誠地祭祖。

周在毀滅殷文獻時,可能忽略了對占卜用的甲骨文的銷燬。因此至世紀初得以發現,能看出紂當時對祭祖十分熱衷。不僅如此,由周公制定的並在此後成為儒教根本的長子相繼、喪服等制度,實際早在殷的末期已經存在。

孔子甚至在夢中都充滿了對周公的敬慕,是因為他相信此類制度皆由周公所定。但是,據地下出土的文獻資料表明,周公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殷末的制度。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旅之集團(1)

周公將殷的神權政治改為人性政治,並將“禮”作為社會的基礎。誠然,在殷代,人性的因素很少。然而,最後在紂王的統治時期,如前所述,祭祀活動極度盛行,但是將人殺死作為犧牲的情況卻並不多見。由此可見,在殷末時期,神權政治向*政治轉變的色彩日漸濃厚。

在轉變的過程中,殷周的政權交替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占卜雖在周仍然存在,但較之於殷,已遠不如當時盛行。

周在起兵*殷時,出現了許多吉兆。例如,蒼鷹群飛,白魚入於王舟,等等。殷以白為尊,周以赤為尊。河流上游起了火,順流至周軍陣前變成了赤鳥,此乃吉兆。然而,當時周軍經過分析,認為當時條件還不成熟,便沒有出兵。

一年後發兵進攻時,從占卜結果來看,是大凶之兆。但是,太公望丟掉蓍(shī,占卜用的植物),把龜殼踩到地上,說:

枯骨死草,焉知吉凶!

遂率兵攻陷了殷。

由此可知,雖然仍然使用占卜,但是人為的判斷更為關鍵;雖然對待神明草率不得,但是人類的努力已經開始被重視。這也是孔子的立場所在,他認為這便是周的文化。殷末祭祀中很少用人充當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