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更深處的土壤。
村子裡現在有六頭耕牛,它們曾經是該村落首領和貴族的私有財物,現在歸屬於整個村子,但是曲轅犁只有一把,這還是普羅村長憑著自己在農務部的老交情,從奧菲迪利亞西寨駐紮的農務部署員那裡求來的。
雖然說與潘諾尼人的戰爭暫時告一段落,尼克斯部落的鐵器工坊已經恢復到正常的工作狀態,但是曲轅犁製作不易,而工坊的日常用品部門匠人不夠多,產量不太高,即使是用上了庫存,現也不能給薩瓦河西岸的所有村落都分配上一把。
沃勒努斯已經就此事跟卡皮託商議。
卡皮託已經決定在奧菲迪利亞木橋建成之後,抽調大量木匠到鐵器工坊的日常用品部門,以便加快曲轅犁的製造,大大增加其產量,因為曲轅犁最難製造、也最耗時間的部分是木製的犁身。
不過,畢竟遠水解不了近渴,所以村民們主要還是使用直犁來耕地。但是第21號村現在有200多戶,卻只有六頭耕牛,如何分配使用就是一大難題。
普羅將村民們召集起來,他提出建議:整個村子的人一起團結協助,有年輕力壯的村民(主要是斯科迪斯齊人和小部分已經沒有任務的第一軍團士兵)使用耕牛,輪流翻耕全村的土地,年老體弱或傷殘的村民(絕大多數是塞格斯提卡人)則負責清理乾淨翻耕之後土裡的雜物(草根、蟲卵、石頭等),村裡的婦女則負責做飯,提供食水……
,!
儘管村民們到達努神廟祭拜起誓之後,塞格斯提卡和斯科迪斯齊兩族村民之間的關係不再像以前那樣緊張,但要讓他們一起合作幹活,很多村民都猶豫了。
之所以是猶豫,而不是立刻反對,那是因為普羅行事公正、而且一心為大家著想的做法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贏得了村民們的信任,讓大家不好駁他的面子。
就在多數村民還在猶豫的時候,普羅開始採取行動,他先集合了尼克斯老兵、斯科迪斯齊新兵(他們在尼克斯部落裡待了一年多,平時也沒少跟塞格斯提卡人一起幹活,已經有些習慣)、塞格斯提卡新兵(只有一個,即尼科庫斯)和塞利西斯、以及塞利西斯好不容易才說服的幾戶嚴重缺乏勞力的塞格斯提卡村民……讓他們按照自己所提出的辦法先幹起來。
這些人相互配合,各司其職,再加上普羅的偏心(讓他們更多的使用耕牛),耕田的效率明顯強於其他村民。
其他村民看在眼中,越來越心動,種族間的仇恨逐漸被現實的利益衝破,開始向普羅請求加入到這個互幫互助的集體中。
隨著加入了村民越來越多,普羅就將幹活的村民分成三組,老、中、青、婦女合理搭配,每組兩頭耕牛,各自挑選一位威望較高的人擔任組長,自己監督協調。
這樣一來,村民們耕田就更加有序,效率也得到了保證。
此刻,塞利西斯正在耕田,他所耕的是一位斯科迪斯齊新村民的田地,之前耕田的尼克斯老兵有些疲憊了,他主動上前替換的。
他之所以這麼積極,一是作為這個組的組長,他要做好表率;二是經過尼克斯醫療隊的治療,他的腿傷好了,精力和體力都恢復了不少,自覺耕一會兒田應該問題不大;三是他正在使用的是曲轅犁,這種由達努女神啟迪馬克西姆斯首領而製造出來的新犁可是吸引了塞格斯提卡民眾炙熱的目光,大家都爭搶著使用它。
塞利西斯一手扶著犁,一手執著牛鞭,馭使著耕牛以緩慢的速度不停歇的向前走。
他越使用這曲轅犁,就越是:()羅馬必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