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2年一月初。
左宗棠在一切準備就緒後,開始著手實施對哈密的攻取計劃。
他深知進入新疆的戰鬥不宜兵力過多,以免造成後勤補給的壓力,因此,他選擇了精兵策略,只帶了三個師的兵力,共計五萬多人馬。
這三個師分別是王朝第六軍下轄的陳玉龍第十二師、左宗棠十七軍下轄張耀的第六十八師和劉錦棠的第七十一師,這兩個師是他的心腹部隊,戰鬥力強,指揮靈活。
這三個師在左宗棠的帶領下來到了哈密。
命令陳玉龍為先鋒打探哈密城內駐防情況。
哈密城的守將魏忠義,是清朝的綠營總兵,但他對新中國的理念和成就早有耳聞,心中早已生出了歸順之意。
且說那大清皇帝已然逃往東北之地,這天下局勢已然大變,如此這般,又怎能再值得眾人死心塌地去效忠呢?
可是啊,只因為有馬文陸此人的存在,魏忠義雖心中早有另尋明主之意,但卻始終苦無良機能夠付諸行動,得以順利投誠。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而今,隨著左宗棠所率領的西征軍其前鋒師陳玉龍一路勢如破竹,成功抵達哈密之際,魏忠義敏銳地察覺到,自己苦苦等待已久的那個絕佳契機,終於是來臨了!
當陳玉龍所率之部眾兵臨哈密城下之時,魏忠義這邊早已將一切事宜籌備妥當。
只見他大手一揮,下令大開城門,並身先士卒,親自策馬出城,滿臉笑容地前去迎接陳玉龍及其麾下將士們的到來。
而陳玉龍遠遠望見此情此景,心中自然也是立刻就明白了魏忠義此舉背後的深意所在。
陳玉龍騎著一匹高大威武的駿馬,雄赳赳氣昂昂地走在部隊的最前方。
他目光如炬,緊緊盯著不遠處那座敞開著大門的城池。只見城門處,一群人正簇擁著一名將領站在那裡,似乎正在等候他們的到來。
待到距離漸近,陳玉龍看清楚了為首那人正是魏忠義。
此時的魏忠義身著清朝官服,一臉肅穆地率眾出迎。
陳玉龍勒住韁繩,讓胯下駿馬緩緩停下,然後高聲喝問道:“魏總兵,你這是何意?”聲音猶如洪鐘一般,響徹整個戰場。
魏忠義見狀,趕忙向前邁進一步,雙手抱拳,向著陳玉龍深深一躬,行了一個標準的拱手禮,口中說道:“陳師長,我魏忠義雖曾身為清朝舊將,但久聞新中國之理念先進、領袖英明神武,心中早已對其心悅誠服。今日得知左帥大軍西征至此,我願開啟城門投降,從此為新中國效力!還望陳師長成全。”
說罷,他抬起頭來,眼神堅定地望著陳玉龍。
陳玉龍聽後微微一怔,隨即便翻身下馬,同樣回以一禮道:“魏總兵的明智之舉,不僅能夠造福哈密的萬千百姓,更是避免了一場無謂的血腥殺戮。本師長在此代表左帥,對你表示熱烈歡迎,並衷心希望你能真心實意為新中國貢獻力量。”
說完,他微笑著向魏忠義伸出右手,表示友好與接納。
魏忠義感激涕零,連忙伸手與陳玉龍相握,激動地說道:“多謝陳師長抬愛!我已吩咐手下眾將士放下手中兵器,如今城內秩序井然,只待貴軍前來接管。”
陳玉龍滿意地點點頭,轉身對著身後的副官下令道:“立刻派人快馬加鞭去通知軍長,就說哈密城已順利拿下。”
副官領命而去。接著,陳玉龍轉頭看向魏忠義,笑道:“既然如此,那就有勞魏總兵前面帶路,咱們一同進城去吧。”
於是,在魏忠義的引領下,陳玉龍率領著部隊浩浩蕩蕩地進入了哈密城。
城中百姓夾道歡迎,歡呼聲此起彼伏。這一刻,這座古老的城市迎來了新的曙光……
陳玉龍面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