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7章 定遠號,鎮遠號

還有眾多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以及從北方科技學院調來的學生。

首次建造新式軍艦,為確保萬無一失,鮑超與船廠技術人員經過反覆研討,最終選定了一款技術難度較低、易於建造的戰艦。

此乃一款小型蒸汽風帆兩用炮艦。

其以浦江廠曾建造過的明輪商船為原型,並聘請西洋工程師改進設計,方成為一型炮艦。

也就是說,這艘船清廷亦有能力建造。

此戰艦於同治七年八月鋪設第一塊龍骨。

歷經五個月的緊張施工後,順利下水,開始舾裝。

該艦全部建成後,共花費海關銀八萬餘兩。

按當時與英鎊的匯率計算,約合 2.5 萬英鎊。

此炮艦整體為木質結構,邊緣新增鐵料,設有兩座主桅杆,艦艏帶有斜桅。

於甲板中央,矗立單座煙囪,以排艦內鍋爐之煙。兩部龐大明輪,分置艦體舯部兩舷外側。

動力系統採機帆混合之法。除配備全套帆裝索具外,亦安裝 1 臺臥式雙汽缸往復蒸汽機,且配套 2 座方形火管鍋爐,皆自海外舶來。

蒸汽機最大輸出功率為 350 匹馬力。僅用蒸汽動力時,設計航速為 9.5 節,煤艙滿載,最大續航可達 1,500 海里。

艦體全長 55.2 米,艦寬最大為 8.2 米,最大吃水 3.2 米,正常排水量 660 噸。

艦載武器為 4 門 12 磅火炮,分置艦艏艉兩舷上甲板。全艦編員 81 人。

革命軍終得己之戰艦,鮑超興奮異常。

彼邀廣西省省長崔文,共赴新艦首次試航。

試航之際,於那江海之上,新艦順遂完成航行、測速、試炮等諸項檢驗,皆達設計標準。

心潮澎湃之崔文,於艦上此觀彼撫,愛不忍釋。

彼亦親為該艦命名,曰“定遠”號。

“定遠”號告成後,暫編第八軍。

自此承擔操訓之重任。

此首艘戰艦,僅為革命軍海軍之起始。

繼之,於“定遠”號下水兩月後,又於同船臺始造第二艘戰艦。

此艦,為鐵甲質炮艦。

所異者,採用“暗輪”推進之法,即螺旋槳推進。

該艦為崔文命名為“鎮遠”號。

建造耗費總計海關銀八萬四千餘兩,摺合約二萬六千英鎊。

“鎮遠”號炮艦,除明輪取消外,船型與“定遠”號大致相同。

依舊採用雙桅,配有艏斜桅,單煙囪的艙面佈局。

於煙囪前方,設有一座橫跨艦體的飛橋。

飛橋中部之前,建有簡易的指揮塔。

艦體為木質,全長五十七點七米,最寬處八點二米,最大吃水三點六米。

正常排水量六百七十噸。

動力系統的配置,與“定遠”號相同。

推進方式變更為,單傳動軸驅動艦艉水下的單螺旋槳。

最大輸出功率三百五十匹馬力,僅依靠蒸汽動力,設計航速為九節,最大可續航一千五百海里。

艦載武器有所強化,為兩門二十四磅火炮,以及四門十二磅火炮。

其中十二磅炮,仍佈置在艏艉兩舷的上甲板。

得益於明輪取消後空出的位置,在兩舷舯部的上甲板安放了二十四磅炮。

“鎮遠”號炮艦的建造那叫一個順利,同治七年九月就下水了,次年正月就建成加入第八軍海軍營。

入役後,這艦上滿編95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