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恪撤軍回朝,一路塵土飛揚,馬蹄聲急,直奔咸陽城。
還未及片刻喘息,便被嬴政急急召見至章臺宮。
彼時,嬴政正神色凝重地與朝中大臣們圍坐商議應對水患之策,殿內氣氛壓抑而沉悶。
嬴恪入得殿內,聽聞水患致使無數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家園盡毀,慘狀不堪直視,心中不禁悲慼萬分。
未等嬴政開口詢問,他便挺身而出,高聲請纓,願率一部分秦國大軍奔赴災區,協助地方官府安置受災百姓、修繕堤壩。
嬴政聽他所言,眼中閃過一不忍之色和讚賞之色,思考片刻後微微點頭,同意了嬴恪的請求。
隨後,嬴政神色稍緩,提及打算等水災過去,明年也就是秦王政八年,依國制前往舊都雍城(今陝西鳳翔南)行加冠之禮,畢竟屆時他將年滿 22 歲,加冠乃國之大事,關乎秦國未來。
嬴恪領命後,馬不停蹄地率部奔赴災區。
抵達之時,眼前一片狼藉,所面臨的困難重重如山。
首先是洪水剛剛退去,大地被洗刷得滿目瘡痍,道路泥濘不堪,處處皆是厚厚的淤泥,堵塞得嚴嚴實實,致使物資運輸的車輛和隊伍行進艱難,車輪深陷其中,難以自拔,這無疑極大地阻礙了救援和重建工作的順利開展。
嬴恪臨危不亂,迅速調配士兵,一部分身強力壯計程車兵組成清淤隊,他們手持銅製或鐵製,還有木製的各種“鍤”,這些工具在淤泥中艱難地翻動著,有的地方淤泥過於厚重,士兵們甚至直接用雙手去扒挖,一捧一捧地將淤泥清理出道路。(“鍤”讀cha,類似於現在的鐵鍬,但有點不一樣,作者有話說有圖)
他們不辭辛勞,日夜奮戰,終於清理出主要道路上的淤泥,使得後續運送糧食、藥品和建築材料的車輛能夠順利通行,為救援工作打通了生命的通道。
另一部分士兵則在當地熟悉地形的嚮導帶領下,小心翼翼地穿梭于山林小路之間,開闢一些簡易的小道,繞過那些損毀嚴重、難以修復的路段,確保各個受災點之間能夠保持基本的聯絡,以便資訊的傳遞和救援力量的調配。
其次,建築材料極度匱乏。兇猛的洪水如猛獸過境,沖垮了大量的房屋,周邊的山林也被肆虐得七零八落,木材、磚石等常用的建築材料一時間變得千金難求。
嬴恪眉頭緊皺,苦苦思索應對之策。一方面,他果斷組織士兵分赴周邊未受災的地區,四處採購材料,與當地的百姓和商家協商,不惜高價收購可用之材;
同時,他深入災區,發動當地百姓一起尋找被洪水掩埋但仍可用的舊材。百姓們積極響應,大家齊心協力,從被沖毀的房屋廢墟中仔細挑選出還能繼續使用的磚石和木材,進行二次加工,去除損壞的部分,打磨、拼接,使其能夠重新派上用場。
此外,嬴恪還親自指揮士兵們砍伐一些河邊生長迅速且質地堅韌、適合建築的樹木,補充木材的不足,以解燃眉之急。
再者,糧食供應也出現了嚴重的短缺狀況。災區的百姓本就因災荒收成受損,苦不堪言。
加上洪水的無情衝擊,家中存糧所剩無幾,而大量湧入的救援軍隊也加劇了糧食的消耗,使得糧食問題愈發嚴峻,威脅著災區的穩定與救援工作的持續推進。
嬴恪心急如焚,立即安排士兵在當地的山林、田野間尋找可食用的野菜、野果等,進行採集和分類,辨別哪些是無毒可食用的,哪些是需要加工處理後才能食用的,確保食物的多樣性和安全性,以緩解糧食的緊張局面。
同時,他緊急派遣士兵們,快馬加鞭向周邊地區徵調糧食,不惜一切代價確保災區百姓和救援軍隊的基本口糧供應。
此外,他還組織當地百姓中身體尚好、尚有勞動能力的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