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的眉頭彷彿承載著整個韓國的重量,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中艱難擠出,充滿了苦澀與無奈。
而那位提出投降的大臣在眾人的斥責下,面色變得更加蒼白如死灰,眼神閃爍不定,不敢直視眾人那憤怒與失望的目光,他的嘴唇微微顫抖,試圖為自己那怯懦的提議辯解:
“我……我也是為了國家的安危著想啊。眼下秦軍如此強大,我們的抵抗無異於以卵擊石,只會讓更多的將士白白流血犧牲,百姓也會遭受更多的苦難。若能透過投降換來一時的和平,儲存我韓國的一絲元氣,日後說不定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啊……”
他的聲音越來越低,到最後幾近蚊蠅之聲,顯然連他自己都對這番說辭沒有多少底氣。
朝堂上的爭論愈發激烈,各方觀點如同水火,互不相容,相持不下。
韓王安坐在那象徵著無上權力的王座上,面色陰沉得彷彿能滴出水來,他靜靜地看著大臣們的爭吵,一言不發。只是他似乎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權衡著投降這一選項的可行性和利弊得失,腦海中猶如有兩個小人在激烈地爭鬥,一個訴說著尊嚴與榮譽的重要,一個描繪著戰爭的殘酷與百姓的苦難,讓他陷入了深深的糾結之中。
,!
終於,韓王安緩緩抬起頭,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決然之色,張開嘴,聲音低沉卻堅定有力地說道:“我韓國的尊嚴和榮譽不容侵犯,我們絕不輕言投降!我韓氏一族,自建國以來,歷經風雨,怎可在此時向秦國低頭?眾愛卿,當放下成見,齊心協力,共抗秦國,守護我韓國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位子民!”
隨後,韓王猛地站起身來,高大的身影在搖曳的燭光下顯得格外堅毅。
他環顧四周,目光掃過每一位大臣的臉龐,那眼神中燃燒著的決心彷彿具有感染力一般,讓整個朝堂都為之一振。他大聲說道:
“我大韓絕不向秦國屈服!我們要與秦國決一死戰!哪怕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也要讓秦國知道,我韓國的骨氣尚存,熱血未冷!”
他的發言擲地有聲,在這殿堂內久久迴盪,彷彿是一道劃破夜空的閃電,驅散了些許籠罩在眾人心中的陰霾。
韓王的話語如同春風拂過心田,讓大臣們原本低垂的頭顱紛紛抬起,他們的眼中漸漸閃爍起了決心的光芒,那是對國家的忠誠,對家園的眷戀,以及對尊嚴的扞衛。
這時,一位一直沉默不語的大臣出列,他深吸一口氣,向前一步,恭敬地說道:“大王,據可靠訊息,三國聯軍已經在路上,他們日夜兼程,馬不停蹄,數日之後便可抵達新鄭城下。只要我們堅守城池,頑強抵抗,撐過這幾日,援兵必至!屆時,內外夾擊,秦軍必敗無疑!”
韓王安聽聞此言,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的亮光,他重重地點了點頭,說道:“好!這是我們最後的希望,我們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三國聯軍的到來。傳我命令,即刻加強新鄭城防,增派士兵日夜巡邏,修繕城牆,補充箭矢滾木礌石等防禦器械。同時,從後方緊急調運糧草、武器,務必保證新鄭城內糧草充足,武器精良!任何人不得懈怠,違令者斬!”
大臣們齊聲應和,那響亮的聲音中充滿了力量,彷彿是對命運的宣戰。
韓王安的話語和三國聯軍數日後將至的訊息,如同定海神針一般,讓朝堂上那喧囂混亂的局面漸漸平息下來。
大臣們紛紛跪地,叩首請命,表示願為國家效命,與敵軍決一死戰,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也絕不退縮半步。他們的眼神中又燃燒著熊熊鬥志,彷彿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穿透層層烏雲,灑在韓國的土地上。
而在秦軍營地中,卻是另一番景象。此時的營地燈火通明,士兵們的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洋溢著高昂計程車氣。
他們或成群地圍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