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很多很多的奇思妙想,大量的從這些身為泰山計劃科研人員一部分的海軍裝備專家嘴裡說出來。他們參加了很多項泰山計劃的科研計劃,不少已完成計劃的科研成果都當做了技術儲備而封存,也有不少大計劃正在努力實施,所以他們知道自己相關專業內的進展與成就是不奇怪的,有這樣的裝備發展設想也證明他們的頭腦已經和張宇的設想雷同了。因此,那場會議也成了張宇點頭次數最多的一次會議,傳說中的“頻頻點頭”也不過如此。
按照張宇的設想,最遲也應該在明年解決臺灣問題,完成國家的統一之後共和國將會大力進行科技方面的創新及應用,除了繼續在政治上深化改革、經濟上促進發展、民生上加快完善、教育上擴大投入等等之外,重點發展的將是共和國科技創新能力和軍事實力。因為他知道,國際資本冗餘本因引發的金融危機因為共和國的出現而被消解到一定程度,然而隨著共和國的經濟崛起,共和國的內需飽和之時就是國際金融走上惡化之日,往後將會隨時爆發和另一個時空同樣慘烈或者說更加慘烈的金融危機。
為了應對將來可能出現的危機局面,共和國唯有在此時加快政府職能部門構建,大力促進生產力的恢復與發展,完善國家的法制建設佈局,建立健全共和國經濟社會秩序……無數的事實證明,在金融危機面前是不能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只有讓經濟制度得以改革、社會生產力得以調整、社會收入分化得以完善、市場供求關係得以恢復,而這些最主要的就是有一個強而有力的政府,在科技、文化、教育等等方面做出良好的引導。
沒有辦法讓西方世界國家走出天生就存在金融禍根的資本主義制度,那就根本無力阻止必然爆發的金融危機,以及而後會很快上演的世界大戰。在明知到未來發展走向的情形下,共和國的未雨綢繆雖然做得有些早,但時間會證明一切。
因此,張宇這些日子一直在準備著或者正做著三件事情。第一,放手準備臺灣問題,無論過程如何只要臺灣迴歸的結果。第二,加快地區經濟發展、加大各級政府職能建設、加強社會經濟發展引領力度,力爭東西部地區實現真正的融合。第三,規劃未來發展,在科技、軍事方面謀劃出一條好路子,以便讓共和國能在將來的世界大戰中成功崛起。
“願望是美好的,但現實卻又是殘酷的。”
國務院總理張雨生是如此評價到張宇的所作所為,他非常讚賞張宇的積極態度和認真務實,同時也竭盡所能把自己所有的能力奉獻在復興事業上,雖然他在軍事、科技等領域並不是很懂,在重要的會議上很多時候都是孤獨的聽課者,然而他知道有些工程、有些事業是務必大力支援的。
國務院成立以來,他很多時候都在關心和支援事關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工程,對於大走“科技強軍、文化強軍”路子也是非常支援,否則他不會參加完海陸空三軍所有的裝備建設與發展相關會議。其目的就是在於多瞭解、多學習這些方面的知識,明晰哪些是重點和難點,這些對國務院的工作發揮更好的效能也是有很大裨益的。
對於總理的支援張宇明知在心,也非常高興中央高層領導班子能夠如此緊密協同在一起努力奮鬥,從建國以來整個中央政府就處於高度執行狀態,國民經濟有序發展、各項工作有條不紊進行,都證明政府的效率是很高的,比如三次共計八個多小時的海軍裝備發展討論會,還有4次共計11個小時的空軍裝備發展討論會、以及陸軍的裝備費發展討論會,三次的決定結果就是很豐富的。
1929年11月5日,在共和國與日本談判破滅之前,張宇簽署《中央關於大力發展海軍、空軍、陸軍裝備發展問題決議》、《海軍未來裝備發展與建設指導》、《加快我軍職業化、現代化、正規化程序的指示》等等共計七個檔案,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