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國朝鮮國王李暉,拜見天朝三才相公。得見天朝大員,方知天朝尚未拋棄我朝鮮啊~嗚嗚嗚~~~”
“哎呀,大王折煞下官了。何至於此,快快請起啊。”
1617年5月10日,李三才、杜松、蕭伯芝等率領三萬遼鎮大軍以及一萬女真六部聯軍抵達鴨綠江北岸,就地開始修築堡壘等防禦工事。
早在五月初就風馳電掣抵達鴨綠江南岸的朝鮮現任國王李暉,看到江對岸的遼鎮士兵居然幹出了這樣的事情,頓時著急了。於是,他便連最基本的外交禮儀也不顧,直接的渡過鴨綠江,見到現任遼東巡撫李三才後,就乾脆的大禮參拜。如此姿態,饒是李三才這樣厚臉皮也覺得有些吃不消了。
在歷史本位面,這位李暉算是李氏朝鮮歷任國王裡比較狠的了:他繼位後,殺了自己好幾個兄弟,然後囚禁先君大妃。面對後金的崛起,他奉行中立外交:明金你們自己去打啊,我們朝鮮身板小,就不參合了。
單純以朝鮮人的立場來看,李暉的選擇無疑是對的。不過,此時的朝鮮國內對明朝的感恩之心無比強烈,他這樣做,激起了全國上下的反感。最後,他被自己的臣子們給廢了......
雖說後來朝鮮更改國策,立場鮮明的站在大明一邊。然後多次被後金教訓做人,使得朝鮮國內再次認識到這位國王的“睿智”。但是被廢了就是廢了。所以,這位李暉在歷史本位面上,沒有廟號和諡號。只有一個“光海君”的稱呼。
“李相,不知天朝大軍到了江北,為何停駐不前啊?為何不天兵南渡,將那群倭賊滅此朝食啊?”
“呵~大王啊,下官現在是遼東巡撫,當不起相公的稱呼。”
“不然,李相曾經作為天朝的首輔。這聲相公,如何當不起?李相,為何天朝大軍停駐在此啊?”
看到李暉如此不依不饒的糾纏這個問題,李三才也有點惱火。不過對方理論上來說,是比大明諸多宗室藩王還要高半級的外藩國王。所以,再怎麼不爽,還得繼續虛以委蛇。
“咳咳,不知大王聽說了沒有?這一次倭賊入寇朝鮮的同時,南邊的暹羅可是直接出動大軍進犯我大明本土啊。”
“啊?還有這種事?這,這暹羅是吃了熊心豹子膽麼?居然敢侵犯天朝本土?真是蚍蜉撼樹不自量力!”
說完這話後,李暉眼神一轉:“這種蕞爾小國,比我朝鮮都不如吧!天兵一至,怕不是馬上灰飛煙滅?李相,二十多年前,天朝一邊扶助我國抗擊倭賊,一邊隨手平了播州、寧夏叛亂。這左右開弓,真是輕鬆寫意至極啊!”
我大明當年左右開弓,可是把張太嶽花了十年功夫才積攢起來的國庫全給打空了!特別是你朝鮮,前後花了七百萬兩銀子!死了幾萬將士!最後一根毛都沒拿到!
心裡惡狠狠的吐槽,但面上卻仍然是笑意盈盈的李三才道:“大王估計是小看暹羅了,別的不說,類似於我大明橫海衛的精銳,人家暹羅可是有十個呢。這種悍勇之賊,我大明要應對起來,還是需要慎重一些的。”
“呃......以天朝之威,便是這蚍蜉強壯了一些,但終究還是蚍蜉罷了。李相,這倭賊......”
“嗯~~這倭賊怎樣啊?”
“李相......嗚嗚嗚......小王無能,朝鮮國貧兵弱啊。面對如此窮兇極惡之賊,下國實在是無力抵禦。一個月來,雖然下國將士奮勇抵抗,但是,朝鮮八道已經丟了五道。”
你們哪裡奮勇抵抗了?我大明錦衣衛交到本官這裡來的報告,分明就寫得清清楚楚:你朝鮮各地守軍普遍的不戰而逃,對倭賊根本沒有半分抵抗。現在,唯一能夠牽制日軍進軍速度的,只是他們的後勤保障和朝鮮多山的地形而已!
啊,說起來,錦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