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內實現年薪百萬,這種心態是不是太浮躁、太著急了?
劉震雲回答道:“我從不提供人生建議,但是我只相信一點,笨人做事,做得更長遠。我說的笨,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愚笨,而是他知道自己笨。知道自己笨的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認為自己聰明,才是世界上最笨的做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絕大多數人都屬於自認為聰明的那一類人,然而,正是這些自認為聰明的人,最終卻成為了最普通的底層人。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原因有兩個方面。
首先,聰明人總是企圖尋找捷徑,試圖透過投機取巧來獲得成功。
他們總是希望能夠輕鬆地跨越困難和挑戰,但事實卻是,人生並沒有可以少走的路。
如果選擇逃避或省略某些步驟,那麼最終這些缺失的部分將會以加倍的形式補償回來。
聰明人的另一個問題在於他們過於關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長期的目標。
他們往往會被短期的誘惑所吸引,從而放棄了對未來的規劃和努力。
相比之下,那些看似笨拙的人則更注重積累和堅持,他們願意踏實地付出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
雖然進展可能較慢,但他們卻能夠逐漸建立起堅實的基礎,並在未來取得更大的成就。
因此,我們應該認識到,聰明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成功,相反,有時候適當的“笨拙”反而能帶來更好的結果。
與其追求一時的小聰明,不如培養一種踏實、勤奮和持久的品質。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取得更為卓越的成就。
有個段子講:偷牛賊被抓,縣太爺給他三個選擇:一是罰銀十兩,二是打二十大板,三是吃兩斤牛糞。賊心疼錢,又嫌糞臭,自恃年輕力壯就選擇了打板子,結果打到一半實在受不了改成吃牛糞,吃了兩口全吐了再也吃不下,最後還是交了十兩銀子……因為您總想不付代價走捷徑,導致您走了更多的彎路。
其二,透著聰明勁,您遇到的都是防備,都是牴觸,都是針對,您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那麼您必然阻礙重重。
不夠傻,又沒有足夠的智慧,這就是絕大多數聰明人淪為普通的根源。
我們在觀看各類影視劇的時候,總會被劇中那些身懷絕技、足智多謀的人物所吸引,例如《琅琊榜》中的梅長蘇、《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雍正王朝》中的鄔思道以及《天道》中的丁元英等角色。
這些人物往往擁有非凡的智慧和能力,令觀眾們心生嚮往,並希望自己也能如他們一般充滿魅力與智慧。
然而事實上,這些形象大多是經過影視作品的藝術化處理而形成的,如果一個人真的每天都展現出如此強大的氣場和魅力,恐怕在電視劇的第一集中便會遭遇不幸。
古人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這句話意味著真正的智者常常以低調、謙遜的方式行事,而非張揚炫耀。
當我們欣賞諜戰片或臥底題材的作品時,主角通常都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彷彿黑夜中的螢火蟲般耀眼奪目。
然而,在真實的生活中,真正的臥底警察無論是外貌還是氣質都與普通人毫無二致,平凡至極。
他們沒有引人注目的外表,也缺乏令人難忘的特徵,甚至可能給人一種略顯愚鈍、憨厚老實的感覺。
這種形象恰恰是他們保護自身安全並完成任務的關鍵所在。
正如電影《食神》中的唐牛,他看似平凡無奇,但實際上卻隱藏著巨大的潛力和威脅。
因此,我們應該明白,真正的智慧並非表面上的風光無限,而是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