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也不想浪費這些唾沫星子,只是他還沒想到,到底該用什麼辦法去揭穿這是一件高仿。
直接揭穿顯然不太合適。萬一衛天鷹和袁志剛惱羞成怒,當場發難,最後的結局只能是對方死咬住是真品,翻臉不認人,說自己徒有虛名,譁眾取寵。
倒不是唐易怕他們,只是如此一來,這東西還是有可能拍出去。
第467章 憋著壞呢
至於這一件高仿的問題,唐易在剛才說話的時候,就已經看出來了。
這件玉壺春瓶,釉裡紅的髮色是正紅,沒什麼問題。再說洪武釉裡紅的呈色具備多樣性,髮色方面根本不是關鍵,只是好看不好看罷了。
其實釉裡紅和青花瓷在工藝流程上是完全一樣的。只不過,釉裡紅用銅做色劑,而青花用鈷。
說白了,青花就是釉裡青。古代瓷器上的“青”,一般都是藍的意思,天青其實是天藍。鈷料發出的藍色多種多樣,所以鑑定青花,髮色是一個關鍵,比如蘇麻離青這種鈷料特徵很明顯,鑑定元青花和永宣青花就是重點。
釉裡紅卻始終用銅,只不過髮色不好控制,但是料劑是基本一致的。
這件高仿的問題,在於施釉。
洪武釉裡紅,在玉壺春瓶這種大件上,底部是施釉的,但是底部白漿釉的光澤感不強,和器物主要部位的色調不一樣,而且沒有那麼強的玻璃化程度。薄的地方,微微泛黃。
這件洪武釉裡紅在展櫃裡,是傾斜45度角放置的,為的就是讓人看清底部。瓷器的底,是鑑定的重要一環。皇廷拍賣的這次預展,瓷器都是如此放置,這樣就能從各個角度看清全貌。
這件洪武釉裡紅玉壺春瓶的底部,施釉不均,有的地方偏厚了。偏厚不要緊,但是卻沒處理到位。
洪武釉裡紅大件兒,底部施釉比較薄的地方,是微微泛黃的,底部的釉比較厚的的地方,顏色就不是微微泛黃了,就會是一種乳白色,有的還會發青。
但是這一件,底部的釉比較厚的地方,顏色不對,和薄的地方類似,雖然發黃不明顯,但是絕對不是乳白色或者青色。
這種區別是很細微的,沒有無數真品和贗品的對比,甚至如果不親自燒幾次窯,基本是發現不了的。
當然了,唐易例外。
“器型端莊,髮色純正,釉麵肥潤,畫工精湛。”唐易終於開口道:“底部施釉,這個,不是那麼完美,這麼多專家在,我就不多說了。”
這句話,如果是陸知行、沈松巖這樣的瓷器大家聽來,意思已經很明確了:這東西不真,底釉有問題。
但是這句話又很含糊,誇了一通,卻沒說是真的。而底釉的問題,用了個“不完美”,真品也可以不完美嘛。
所以,這幾句話可以評價為:廢話。
不過,衛天鷹對這幾句“廢話”卻很似乎很欣賞,“那就是精品啊!唐先生的眼力過人,這下我也是吃了顆定心丸!”
衛天鷹的話,一聽就有點兒掩人耳目的意思。
袁志剛因為知道是假的,心裡已經有點兒炸了,這小子果然眼力過人!要不是說要給他表示表示,恐怕就會說底釉不真了!
而李勝顯然不太滿意,這算什麼?真的掌眼,那就得說出年代!這樣含糊其辭,不得罪人,到最後萬一是假的,也不擔責任,這完全是在騎牆嘛!
不過,越是這樣,越加重了李勝的懷疑:莫非是因為給衛天鷹面子,估計不點破是假的?
而那位朱先生,之前就看了覺得是真的,聽唐易扔了幾句,心想,別看他懂字畫,看來瓷器方面不過是個紙上談兵的貨色罷了。如此想著,便又悄悄走開了。
“我有事兒,先走一步。”此時,唐易對衛天鷹點點頭,接著便向正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