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章 文心入道

佑你。”

姚名成似懂非懂地點著頭,這些話對他來說確實有些太過深奧,玄妙。

他只知道自己當時向梅先生提出問題,心中充斥的是強烈不解,不理解先聖諸賢們口中的大道,大德究竟為何物。

更不能認同,尋常人說聖賢所奉之道即為大道,聖賢所具之德即為大德的說法。

“那吳東呢師父,他靠做夢夢到這些五言詩,七言詩……還有些當世大才寫的詞賦,他這算什麼情況?”

問完自己身上的困惑,姚名成隨即關心起吳東的事情。

只可惜範正源他也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他以前照樣從未聽說過,像吳東這樣接受夢中仙人賜詩的奇葩情況。

“他這些詩詞究竟是不是夢中仙人給他的我們姑且不論,光憑他這首五言詩……就已經很讓我感到詫異了。易清,你認為他這屬於怎麼回事?”

範正源自己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得將問題拋給李易清,試圖讓她來替自己作答。

“五言詩,七言詩這種格律的古詩在前朝極為盛行,相傳那時候的市井小民都可步吟誦成詩,以詩句作為儒道啟蒙。

經歷這麼長時間的戰亂,到了大宋建立之初,世間儒生已幾乎無人能作出蘊含強大力量的詩篇,隨即成為文道寵兒的是詞賦。

那吳東作的什麼五言詩,七言詩其實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他本人有無文心。”

,!

見二人不明白自己意思,李易清繼續耐心解釋道:“我以前在家族藏書閣中記載前朝舊事的古籍殘篇裡,看見過前朝人對於儒道心境的理解。

通常情況下,人們需要藉助啟蒙文章踏入儒道第一重赤心境,然後再開始修煉文心三境,聖賢三境。

但凡事都無絕對,就像他以問道形式踏入赤心境那樣,有些人也可先塑造出自身文心,再將這文心化作赤心,使二者合二為一。”

“文心化赤心?拿文心當赤心用,赤心當文心用……這……這豈不是捨本逐末?”

範正源聽懂了李易清的講解,內心大感驚奇之餘,緊隨而來的便是對這種做法的極大不認同。

“我等儒修早在正式踏足儒之大道前,所懷赤子之心就應當是追隨先聖諸賢志向,尋求仁字何解的赤心。

文章只是輔助我們修習儒學的一個重要工具,因此先成赤心,再塑文心,最後才能尋求仁心。

倘若先塑文心,再拿文心當成赤心用,那這追求的不就不是儒道,而是侷限於文道?”

李易清對此持不置可否態度,她僅負責提供給範正源一個全新的思路,讓他知道還有文心入道這種東西。

“不清楚,反正前朝時候很多人:()凡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