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問了。
猶記得她當時神情高傲說了一句,“沒有如果,我王氏女永遠不會成為那樣頭腦不清醒之人!”
現在想想,陳玦還是很想笑,但笑過之後,覺得她說的也對。
王氏女不會成為那樣的人,只因為她腦子夠清醒。
陳玦將這個案子拿出來作為考題,是因為他想在教育上做出改革。
而劉逸這篇文章正和他意。
文章雖沒有提教育的改革,但處處皆在說女子也應該同男子一樣讀書識字。
不要女子考什麼科舉,卻也不至於字也不識一個,還識人不清,腦子過於天真。
當然最後的最後,劉逸更是請命重罰越州府府令和那個書生。
罰自然是要罰的,早在殿試的前一刻,陳玦就向越州府下了三道旨意。
不出意外,快馬加鞭的話,三日後的現在越州府府令和那書生應該就在牢裡了。
殿試結束,陳玦看了另外幾人的試卷之後,覺得都寫的不錯,可以看得出來這幾人文學和素養都不錯。
至少沒為那府令和書生求情,也沒說不是書生的錯,還說此人要嚴懲。
但和看了劉逸的試卷後,陳玦總覺得差了些什麼,可能是劉逸的試卷先入了他的眼吧!
也只能這樣想了。
陳玦當日留了禮部尚書劉洵,刑部尚書陶淵,工部尚書崔仲離,太傅王元亓。
看過後,將這十人的試卷交給幾位,“諸位覺得誰的答題最好?選出個一二三來。”
陳玦坐在椅子上,懶洋洋的往後一倒,非常閒適的靠坐在椅背上。
整個人神情懶散,與在殿試上正襟危坐神情威嚴的樣子,簡直判若兩人。
幾人看了看,王元亓率先回答,“稟陛下,臣覺得此人的答題不錯,可得第一,這位第二。”
王元亓將他認為可以的試卷拿了出來,分別放到陳玦的桌子上面。
陳玦用餘光掃了一眼,王元亓選的狀元為劉逸,榜眼為錢文承。
這兩人倒是和陳玦想的一樣。
緊接著其他幾位尚書亦都選出來放在陳玦的面前,他大概看了一眼,第一第二名選的基本也都是這兩人。
至於第三人,倒是有了爭議。
爭議來爭議去,最後選了個顧玄清,和劉逸一樣都是寒門學子。
評完名次後,陳玦放下筆將這十份試卷交給劉洵,第二日一早就著人張榜公告。
這篇公告除了昭告前三名之外,還告訴眾人,此次未中舉三年後再來,科舉三年一次。
在這篇公告旁邊緊貼著的是在今天早朝上討論出後面科舉的時間,以及如何考試。
上面明明白白寫著科舉三年一次,分六級,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這責公告下發下去後,寒門學子是如何的興奮,暫且不提。
:()我在女頻小說當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