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傍晚我從口岸回家,就看見泰州大道兩旁,星星點點的火,還有的地方煙比較大,我一想是齋孤嗎?農曆七月三十,是齋孤的日子。我們老家齋孤,前後三天。“齋”,有舍飯給僧道神鬼的意思;“孤”是指孤魂野鬼。這個在野外點燒黃紙祭鬼的古老民俗,在蘇中地區千百年來相沿至今。這個節日是中元節(俗稱七月半)的延續,或者算中元節的組成部分。到了傍晚,人們沿途焚化紙錢。在河邊溝旁、橋邊、街頭巷尾、三岔路口,乃至廁所頭等處焚錢化紙,口中念著“大鬼小鬼拿錢用”,用以買囑鬼魂不要干擾自己的家庭幸福和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有些地方民間過去還有放河燈的習俗。所謂河燈,就是用各色彩紙糊成的精巧玲瓏的船形物,以荷花燈最漂亮。燈中裝有半截蠟燭,有的在大貝殼裡安上豆油和燈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齋孤”是也對已故孤寡老人進行的祭祀,是一種善心的外在表現。
小時候,我爺爺奶奶會準備好多紙錢,每到七月三十的晚上,帶上我們,點著火之後,總是念念有詞,保佑佤家兩個乖乖肉……秋風蕭瑟,火星點點。小的時候,爺爺奶奶會告訴我,我家太太這一輩弟兄三個,大房老太生了九個孩子,最後孩子的臍帶是被咬斷的,所以取名叫咬駒,先後取了兩個老婆,都沒有生育,後來人在甘肅掉進硝酸死了。他老婆改嫁了,留下一個老母親。後來我爺爺總是覺得身上疼,有高人給了個建議,從此我家敬祖先的時候會在門口另擺一個,專門祭奠他。我爺爺身上就不疼了。二房老太生了四五個都沒有存活。三房就是我太太,他們都是我老太最沒用,但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我爺爺是老大,奶奶生下第一個男孩,滿月第二天就走了,後來才有了我爸。我家二奶奶生了四五個,都沒有存活下來,說有的小孩都三四歲了。後來他們全家搬到邗江虹橋,我爺爺偷了鄰居家一個水缸裡的碗兒(音近,第三聲。估計就是水舀),於是生了三個,分別叫大碗小碗根碗。過去生活艱難,醫療水平也是低下。孩子存活率低。後來老太主動去邗江虹橋幫著帶小孩,活到八十多歲,我六歲時,老人才離世,也葬在邗江。前年那裡修路需要遷墳,我家老弟為老人家選擇了別墅,也算是好人有好報!而其他所有老太的墳都平了,不知所蹤!
我還有一個小學同學,比我大一歲。我的大頭舅舅,80年代初期就帶領我們全班唱流行歌曲,我班的體育委員,身邊總有個好哥們。每次在教室外面攔住我,都要逼著我叫他。我只好喊舅舅後跑開,再隨口說一句“大頭大頭,下雨不愁,別人有傘,我有大頭”。每次上體育課考跳遠,他總是幫我多報點成績。1990年左右,他18歲在ah出車禍。當時我高一住校不知道噩耗,據說當時好幾個發小哭著送別。小舅舅屬於孤魂野鬼嗎?屬於討債鬼?每一次發小聚會,我們都會提及他,要是他在就好了。他人好他家底厚,他活著他的一幫兄弟一定會順風順水!他家的家族企業一定會再續輝煌!現在的他逢年過節有人祭奠嗎?我問老人,他們說只有過了33歲,否則都是討債鬼!
據說客死在他鄉的魂魄找不到歸途。這個魂魄就會像他的屍體一樣停留在異鄉,受著無窮無盡的悽苦。他也不能享受香火的奉祀、食物的供養和經文的超度。這個孤魂就會成為一個最悲慘的餓鬼,永遠輪迴於異地,長久地漂泊,沒有投胎轉生的希望。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聽到那企望著他的聲音,他才能夠循著聲音歸來。死者的屍體安排就緒之後,就要舉行招魂儀式。在史料的記載中,招魂的儀式起源非常早。周代的一些文獻中就說,死者親屬要從前方升屋去招魂,手拿死者的衣服面北呼叫,如果死者是男的,就呼名呼字,連呼三聲,以期望死者的魂魄返回於衣,然後從屋的後面下來,把衣服敷在死者的身上,這件衣服又叫做“腹衣服”。這件“衣服”被人所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