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這天主要是繼續打掃衛生,奶奶早早用麵粉打好漿糊,準備好乾淨的刷把(用高粱杆做的)。爺爺會帶我們去撕去年的花匾對聯。對聯是爺爺事先量好長寬,用鉛筆在背面寫上所貼位置,然後裁好紅紙,請鄰居(我小學六年級的語文老師)寫。早上我們祖孫三人一般就要把樓上的對聯貼好。小時候我總要讀出對聯內容,然後爺爺問先貼哪個,我也是像模像樣的說幾句。最難貼的是大花匾,正方形估計有80厘米見方,大花匾上有字,因此需要一個接著一個,同時分好左右順序。我家後來用一塊紅布,上面寫著“恭賀新春”,這樣就輕鬆點了。每年媽媽總要換自己房門上的年畫(媽媽叫房門軸),有鯉魚跳龍門、年年有餘等。
午飯後,我們貼樓下的對聯,大大小小的福字,還有窗戶、果樹上的小花匾。本家叔叔會主動幫忙,給我家那顆白果樹,兩三個人才能合包的白果樹挑糞(我更小的時候,他們還會幫我家貼對聯),樹有點遠哦!他們做好了,總會笑眯眯問爺爺,還有需要幫忙的嗎?然後笑眯眯的離開。奶奶會用粘稠的石灰水,把白果樹的主幹刷一層,說是防蟲。我總會發問,為何要等到除夕這天做這些事呢?奶奶說它們也要過年啊!爸爸會抽空回來,送來家裡堂屋的軸畫,然後囑咐我們要聽話,匆匆忙忙又去上班。媽媽會在晚飯前回家,匆匆忙忙拖地。有時鄰居會送衣服請媽媽熨燙(後來媽媽經商了,他們回來得更晚了)。太陽落山時,爺爺才貼大門上的花匾,有時風一吹就破了!
吃晚飯之前,爺爺就要打囤子。囤子包是用豆簍盛著洋灰,爺爺提著豆簍,走一步,就在地上頓一下,豆簍裡漏出一些洋灰來,地面上便留下一個碗口大小的白印。來到家門口的大路上,爺爺讓我拿著一根繩子的頭,佇立不動(現在知道是圓心),然後爺爺會拿著繩子的另一頭,手裡拿著洋灰,地面上一個圓出現了,接著他在圓內,畫四個半圓,中間正好留著一個空,就像籃球??的平面圖,他在圓的空格內寫上“五穀豐登,年年有餘”。手巧的爺爺,還會隨手畫個梯子,還有大掃帚。好神奇!我又像回到童年,在白印間隔裡直接跳來跳去!在囤子的小格子裡跳房子!
老家的年夜飯是除夕的前一天。等爸爸媽媽忙好了,吃完晚飯。媽媽拿出我們的新衣服,她繼續忙(不是衛生就是還有人家的衣服沒有做完)。奶奶會準備好年初一的早飯,包圓子,有豆沙的,肥肉丁兒的,還有小圓子。泡好紅棗,奶奶還會封好炭爐。爺爺準備好敬香用的各種糕點,有京果、桃酥、雲片糕、麻餅、糖、花生糖、麻糕等。初一的早上家裡是男人做早飯(下圓子、紅棗茶),奶奶總會說長元寶覺。
除夕用餐結束,爸爸會放鞭炮,然後去單位值班。我會一個人守在電視機看春晚,外面鞭炮聲不絕於耳,尤其是子時前後。
一晃多少年了!曾經的除夕,歷歷在目!
:()天堂沒有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