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義滿,咱聽過他的名字,聽說他對咱們的皇帝很不恭敬。”朱元璋微微皺眉。
他唯一知道的,就是足利義滿這個名字......
大明建國之後,東瀛的足利義滿也派人來送上賀表,只是其中言辭卻是極不恭敬。
說什麼日出之處天子,向日落之處天子賀。
這口氣,竟是將堂堂大明,跟他東瀛並列!
當時朱元璋就對其極為不喜,所以印象也頗為深刻。
只是......只是知道這些卻還不夠啊。
他不由得掃視了在場人一圈,最終是目光落在了孔希學身上:“你對東瀛知道些什麼?”
孔希學雖是個腐儒,但家中典籍夠多,要說在場之人中,誰最有可能瞭解東瀛,那應該非孔希學莫屬。
可此時......孔希學卻是瞠目結舌:“小人學的都是治世之學,這區區東瀛,哪能跟我天朝上國比肩......”
朱元璋一陣皺眉,顯然,這孔希學也是個驕傲自滿的......對東瀛也是一無所知。
當下他不由得又是看向任以虛,忍不住問道:“你再給咱說說東瀛?”
“他們四分五裂,是不是應該挑唆一下?”
“該如何下手?”
身為帝王,他下意識就想到了合縱連橫之術......
當年在元末亂戰之中,他也是透過不斷的挑撥離間,合縱連橫,取得最後勝利的......
而此時,任以虛卻是欣賞的看了他一眼,點頭說道:“不愧是做生意的,就是陰險,跟我想到一塊了。”
“但應該沒那麼容易。”
朱元璋卻是微微皺起眉頭:“他們畢竟是同族,大明卻是外人啊。”
合縱連橫之術,他是在元末戰亂之時,頻繁使用,但基本上,都是跟義軍合作。
而義軍,可都是漢人!
之所以總是能合作成功,也是因為大家都是漢人,對蒙古人同仇敵愾。
同文同種的同胞,總比外人可信。
這導致,哪怕是有些義軍跟元朝合作,但其實也只是光領俸祿,卻都是消極怠工,不怎麼殺敵的..
甚至被招安的義軍,遇到其他義軍之時,往往會網開一面,將其放走。
若是明朝人,以外來者的身份,去搞合縱連橫,卻是很難取信到東瀛人的......
這是個麻煩....
可此時,任以虛卻是搖頭一笑說道:“你這是以己度人,東瀛人,可不會管這些的。”
“嗯?”
朱元璋微微一愣,有些疑惑:“東瀛人就不會相信自己的同胞?”
“這怎麼可能!”
結果任以虛微微一笑說道:“你還是不瞭解東瀛啊..”
“這還是得從東瀛的心態說起。”
“東瀛物產貧瘠,戰亂頻繁,還有火山地震,導致東瀛國民都有種求生存的緊迫感。”
“這種緊迫感對外,是他們一有機會,就向外入侵。”
“天知道他們對大明這樣廣袤而又安全的土地,有多麼渴望。”
“這也是為何,我斷言他們掌握海權後,會入侵大明的重要原因。”
“但這種緊迫感對內,則是內卷,極致的內卷。”
“為了生存,他們可以對同胞下手。”
說到這裡,任以虛頓了頓,笑道:“你太低估,東瀛人對生存的渴求。”
“他們這種文化心態,決定了他們天然就是不擇手段的民族。”
“只要你給他吃的,他管你是誰,照樣合作不誤,錢給夠,親爹都殺給你看。”
“比如華夏堪稱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