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離職的念頭再一次佔據了方晚晴的大腦,但時間已進入四月,距離上回投遞簡歷過去了兩周有餘,她卻沒收到任何一份面試迴音。
這是什麼情況?方晚晴疑惑道,照理來說每年的三、四月和九、十月都是企業招聘的黃金期,她也沒有投遞什麼熱門高薪崗位,怎麼會毫無動靜呢?
週末,方晚晴和幾個關係不錯的大學同學吃飯時也聊到了跳槽話題,其中一個剛去到新公司報導的同學正喜滋滋地發表著感言:「姐妹們,我總算可以按時回家吃媽媽燒的愛心飯了,新地方雖然錢少了點,但活也不多,關鍵是極少加班,不像我上家那個沒人性的公司,平時就不說了,每到月底結帳那幾天最晚要加班到凌晨三四點,第二天還得接著九點去上班,我都怕自己隨時會猝死……」
另一人道:「大公司就是業務忙,但我待的小公司神經病多,老闆就是個大傻叉,根本沒法溝通,整天都好心累……我也想跳槽了!」
方晚晴問了句:「找到下家了嗎?」
對方回道:「是有兩家聯絡我了,反正哪裡都需要財務嘛,只要要求不高,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去哪裡不是幹呢!」她又發出了一聲感嘆,「哎,還是方方舒服啊,畢業就在政府機構上班,清閒又穩定,也沒什麼複雜的人際關係,真好!」
方晚晴低聲說了句:「我們現在也開始忙了,領導要求變高了許多。」
對方笑道:「是嗎?但再忙也忙不過企業吧,你們這種機構又沒什麼業績壓力,混混得了。」
方晚晴暗嘆一聲,不再多說什麼,畢竟她大學畢業後就沒從事過財務工作了,基本放棄了所學專業,所以無法體會她們的工作環境,而反過來說她們幾個也完全不懂社會工作,是沒法感同身受的。
不過這次閒聊卻讓她重新審視了自己,突然明白為什麼會收不到面試迴音了。這些年的工作經歷並沒有增長她的專業技能,只白長了她的歲數,如果站在企業的角度來看,一般的行政崗位本就沒有什麼入職門檻,那為何不招一個剛畢業的學生或者已婚已育的女性呢?還免去了大齡未婚女性的生育成本……
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她最開始選擇了一條偷懶的道路,自然也失去了競爭能力。政府機構確實是個保穩的鐵飯碗,但這碗飯的味道卻是不受控制的,一旦變味了,她也只能強自嚥下,並沒有換碗飯吃的能力。
第121章 申城大學(31)
四月轉眼過半,呂建安的母親果然如電話裡所預告的那般怒氣沖沖地跑來「申大」討要說法了,方晚晴不得不出面充當起了學校和案主家屬間的調和劑,這正是體現第三方機構存在價值的重要時刻,如果社會工作者能夠發揮作用幫助學校一起做好維/穩工作的話,那真是功勞一件了。
然而調和劑不是那麼好當的,十足考驗了方晚晴的變通能力和非凡氣度,好在幾次溝通後,她還是順利地將呂建安的母親安撫了回去,這番表現立即獲得了計算機系主任的高度肯定,為「上善」今後能繼續與學校合作增加了優勢籌碼。
自然的,方晚晴也受到了機構內部的大力表揚,但她卻一點高興不起來,因為這份工作實在讓她非常心累,所以即便看清了自己的分量,知道求職環境艱難,她還在不停地海投簡歷,期望能碰運氣換去一個輕鬆點的崗位。
終於臨近月底時,方晚晴等來了第一封迴音,可令她感到無語的是,對方竟也是一家從事社會工作的機構,人事在電話裡說看很重她現有的專案實操經驗,基本符合機構發展需求,希望能做進一步的面談。
一心想轉行的方晚晴當然是回絕了,不過她也意識到了社會工作算是自己上班至今唯一的經驗積累,而它本身又屬於新興行業,是很缺乏專業人才的,她當前陰差陽錯地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