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佈下這種天衣無縫的計謀!”
“這四口毒泉,足以報我們敗兵的仇!”
從此,孟獲和孟優整日與朵思大王宴飲,策劃著接下來的對策。
孔明在連日未見孟獲軍隊出動之後,決定下令大軍撤離西洱河,朝南進發。
當時正值六月,酷熱如火。
這裡提到的酷熱正是南方的典型天氣,炎熱到讓人幾乎無法忍受。
有後人曾寫下詩句,形容這種酷暑:
山澤欲焦枯,火光覆太虛。
不知天地外,署氣更何如!
山川湖澤似乎都要被烈火烤焦,火光照耀著無邊的天空,形容天氣異常酷熱。
不僅大地如此炎熱,連天外的天氣也不知會如何,表達了對這無盡高溫的驚歎和無法忍受的感受。
赤帝施權柄,陰雲不敢生。
雲蒸孤鶴喘,海熱巨鰲驚。
忍舍溪邊坐?慵拋竹裡行。
如何沙塞客,擐甲復長征!
赤帝指的是炎熱的太陽,施下炙熱的權柄,連陰雲都不敢出現,顯示天氣異常的酷熱。
孤鶴在空中飛翔,因為熱氣蒸騰而感到喘息,海中巨大的神獸(巨鰲)也因熱氣而感到不安。
面對這酷暑,詩人感到坐在溪邊的陰涼處都難以忍受,連竹林中的幽靜也難以讓人安然待下去。
沙塞是指酷熱中的沙漠,詩人認為此時身為遠行的客人,忍受酷熱已經非常艱難,更何況穿上鎧甲,準備再次行軍。
孔明正在率領大軍行進,忽然傳來哨馬飛報:
“孟獲已退往禿龍洞,不再出兵,且將洞口的主要道路修築了障礙,山路崎嶇,軍隊無法前進。”
孔明向呂凱詢問此事,呂凱回答:
“我曾聽說過這個洞口的路,具體情況不太清楚。”
蔣琬則說道:
“孟獲已經被擒了四次,膽子早已喪失,怎會再出來?”
“況且今天酷熱難耐,軍隊已經疲憊,再繼續追擊也沒有意義,不如直接返回。”
孔明聽後回應道:
“如果按你說的做,那正好中了孟獲的計策。”
“我們一旦退兵,他必定會趁機追擊。”
“既然已經來到這裡,怎能再退回去!”
於是他命令王平帶領幾百人作前鋒,指派新降的蠻兵為嚮導,尋找西北的那條小路進軍。
然而,當軍隊一路前行,最終到達一個泉水旁時,士兵們因為口渴紛紛爭著喝水。
王平偵察發現此地有一條小路,便回去報告孔明。
待到大寨時,士兵們已因口渴而喉嚨乾涸,甚至無法說話,只能用手指著口部表達無法言喻的困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