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6部分

主的強大國家。

華夏向來都不缺乏智者。倭國的如意算盤華夏人早就看透了,況且這原本就是倭國人的陽謀。而非陰謀。不止是華夏人看明白了,倭國人的美國老子也看明白了,只是美國人樂意看的這兩個東亞大國博弈,而他們在一旁坐收漁翁之利。

作為二戰時期最大的受害國,華夏當然不會坐視倭國修改和平憲法,倭國的崛起絕對是華夏最大的挑戰。因此華夏的態度很堅決,如果倭國想要藉著華夏威脅論而修改憲法的話,華夏必然不會無動於衷。正好華夏和倭國在領土上存在糾紛,儘管華夏一直不主張武力解決此事,但倭國如果一意孤行的話,華夏未必不敢率先動武。

兩國口水仗越大越兇,連帶著華夏上層對於此事也極為惱火,所以元首要求徹查此事。儘管當時漠北號返航的時候將已經將此事的詳細經過上報到了海軍司令部,但是海軍高層認為此事牽扯甚廣,甚至很可能引起兩國交戰。不過由於李上校等人將事情處理的比較乾淨,並未留下明顯的把柄和痕跡,所以出於淡化此事的目的並未上報軍委會。

但是沒想到事情最終還是沒能壓下去,上面要求徹查此事那誰也不敢捂這個蓋子,無奈之下海軍司令部只好將李上校等人交給軍紀委的工作人員。

很快事情就調查清楚了,得知竟然是徐應龍下的命令,元首閣下也頭疼了。原本他一直覺得此事是倭國人在栽贓陷害華夏,想要藉此重提華夏威脅論,因為在這方面倭國是有前科的。但是沒想到這次並非他想象的那樣,確實是華夏海軍率先開的炮,那艘倭國的軍艦也確實是他們擊沉的。

如果只是一個上校艦長感情用事胡亂做出的決定那也就罷了,該撤職的撤職,該送軍事法庭的送軍事法庭,不管怎麼說破壞大局就是不行,在這方面的國家可是有硬性規定。但是現在情況比較特殊,執行人雖然是李上校等人,但是真正下命令的可是徐應龍。

要說徐應龍並沒有命令海軍的權力,但是誰讓好死不死在前往事發海域的時候南宮鵬飛非要親自給漠北號的艦長李上校打了個電話,告訴李上校徐應龍可是軍委重要首長,奉命前往東海公幹,他要求李上校無條件配合徐應龍。如此一來事情就複雜了,就算是上面想要處置李上校也不行了。

但如果不處理的話也不行,現在知道這件事情的人已經不少了,畢竟那天親自經歷這件事情的不單單有幾百海軍士兵,還有天魔宗的一干高手。儘管離開之前徐應龍對所有人下達了保密禁令,但是有句老話說得好,只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只要是做了那就別想不走漏風聲,隨著倭國方面大肆宣揚此事,華夏網路上對此事也是議論紛紛。

雖然絕大多數人都在討論此事是不是華夏海軍乾的,或者是此事最終的結局如何,但是卻有一些帖子則是披露了事情的經過,而且說得有鼻子有眼,甚至於連一些關鍵人物的人名職務都說的很清楚。可以說這件事現在已經鬧大了,國家要是在無動於衷的話,不管是對軍內還是民眾都無法交代。

民眾倒還好說,反正絕大多數的民眾都是喜歡湊熱鬧,真正關心時政的並不是很多。況且國人健忘,只要國家冷處理一段時間,保準絕大多數的人都將此事拋之腦後。

但是海軍方面卻不行,他們早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要是國家不處理漠北號上的一干人等的話,很可能會讓海軍諸人認為這就是上層的意圖,鬧不好一些年輕軍官也會仿效李上校等人,到時候那國家可就被動了。

可以說現在元首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要是處理李上校的話,不但李上校本人會不服,漠北號一干士兵也會有怨言,畢竟他們是奉命行事。但如果不處理的話後果同樣嚴重,正好知道徐應龍回來了,所以元首召他進宮詢問此事。(未完待續。。)

第六百六十五章:華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