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章 臨危登基:唐肅宗李亨面臨的挑戰(中)

對於國家的治理至關重要。在肅宗皇帝的支援下,文學藝術在當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繁榮,許多學者也得以在寬鬆的政治環境中自由表達思想,貢獻自己的才智,這對唐朝的文化傳承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實施榷鹽法

安史之亂後,兩京淪陷,中原地區遭受了巨大的破壞。由於戰亂導致財政收入大幅減少,而開支卻不斷增加,唐朝政府的賦稅收入主要依賴於相對穩定的江南和四川地區。這兩個地方以產鹽聞名,因此,唐朝廷特別重視鹽稅和鹽業帶來的收益。乾元元年(758年),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唐肅宗任命第五琦為鹽鐵鑄錢使,開始實施榷鹽法。這項政策規定,在所有產鹽的地方設立“監院”作為管理機構。製鹽的家庭會被登記在特殊的戶籍上,稱為亭戶,國家免除他們的其他勞役,讓他們專注於製鹽工作。

所生產的鹽全部由官府收購,禁止私人買賣。官府則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出售食鹽:每鬥鹽原本只賣十錢,現在加價到一百一十錢出售。透過這樣的措施,榷鹽法推行後,朝廷每年從鹽稅中獲得的收入達到了四十萬緡,大大緩解了財政壓力。這一政策不僅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也幫助穩定了動盪時期的經濟狀況。

禍起蕭牆

在朝廷裡,自從魚朝恩之後,唐肅宗李亨開始信任宦官李輔國和程元振等人,讓他們掌握了重要的軍政權力,宦官的勢力因此變得越來越強大。同時,唐肅宗還非常寵愛張皇后,並放任她干涉朝堂上的事。因為張皇后的阻撓,唐肅宗甚至都不能去探望他的父親——前皇帝唐玄宗。

至德二年(757年)初,性格陰險狡猾,善於察言觀色的宦官李輔國,為了迎合受唐肅宗寵愛的張良娣,兩人逐漸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建寧王李倓察覺到兩人這種不正常的關係可能對朝政造成不利的影響,便多次向唐肅宗進諫表達擔憂。然而卻引起了李輔國和張良娣的不滿,他們轉而誣告建寧王圖謀不軌,聲稱他心懷嫉妒,意圖謀害廣平王李豫,並且覬覦元帥之位。

而唐肅宗聽信了這些指控,一時怒起,下令賜死了建寧王李倓。這一事件讓廣平王李豫感到深深的不安,他意識到宮廷內部權力鬥爭的殘酷,甚至一度考慮要採取極端手段,以消除潛在的威脅。不過,在智囊李泌的冷靜分析與勸阻之下,李豫最終放棄了這樣的念頭,選擇了更為謹慎的處理方式。

隨著時間的推移,野心開始膨脹起來的張皇后(張良娣)與李輔國之間也產生了矛盾。張皇后想要廢黜唐肅宗指定的太子李豫,改立自己的兒子越王為新的儲君,並且計劃著欲除掉李輔國和程元振。誰知後來非但沒能成功,她自己也沒落得好下場。

晚年健康問題

由於長期的戰爭與繁忙的政務,唐肅宗李亨的身體遭受了重創。據史料記載,唐肅宗在位時疾病纏身,處理朝政時常需要藉助旁人之力。儘管唐肅宗身體欠佳,且當政時困難重重,他仍然竭力維繫朝廷的正常運作,為唐朝的復興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時任太子的肅宗重用宦官魚朝恩和李輔國,致使宦官勢力日益膨脹。

太子監國理政

上元二年(761年)末,唐肅宗因重病纏身,無法繼續處理朝政,遂命太子李豫監國,以維持國家的正常運作。然而,隨著寶應元年(762年)四月的到來,局勢變得更加複雜:先是唐玄宗駕崩,緊接著是唐肅宗的病情急劇惡化,宮廷內部的權力鬥爭也因此達到了白熱化。

驚嚇中離世

張皇后擔心太子李豫因其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的顯著功績而難以駕馭,萌生了廢黜太子的想法。她秘密召見了自己的兒子越王李系入宮,圖謀改立他為新的繼承人。為了達成目的,張皇后請求太子協助除掉權勢極大的宦官李輔國和程元振,但遭到了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