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章 唐憲宗李純:奮發有為的皇帝(下)

憲宗堅持了自己的判斷,成功地完成了對淮蔡的征服。這場持續四年的征戰,起初並未得到所有官員的支援,但在憲宗堅定不移的決心面前,逐漸消除了疑慮。正是由於憲宗的英明決斷,才使得淮蔡之戰得以勝利,進而穩定了國內局勢,吸引了四方邊夷前來朝貢。隨後,憲宗開設明堂,以彰顯其治國理政的能力。

五代劉昫對憲宗的評價充滿了讚美與敬仰,他透過幾句精煉的話語概括了憲宗在位期間的關鍵政績和領導特質:

1. 在貞元年間,由於皇帝控制力的減弱,各地出現了許多叛亂勢力,猶如盜賊盤踞。然而到了章武(憲宗諡號)時期,憲宗展現了其非凡的魄力,成功地平息了這些叛亂。當時有賢能的宰相輔佐,他們不僅展示了德行的力量,也展現了軍事上的實力。憲宗時期的元和之治,成為了後世傳頌的美好時代。

2. 章武皇帝心中懷揣著對過往恥辱的憤怒,積極尋求良策來鞏固國家。早期,他得到了杜邠公的幫助,任命高崇文討伐了叛將劉闢;中期,又得力於武丞相的戰略規劃和軍隊訓練,支援了憲宗明智的決策;最後,在裴晉公(裴度)的領導下,憲宗得以展示軍威,徹底清除了兩河地區的長期叛亂。憲宗的果斷決策真是令人欽佩!

3. 憲宗展現出了非凡的英勇氣概,他的威嚴和恩德深入人心,贏得了臣民的尊敬和支援。

宋歐陽修和司馬光對唐憲宗李純的評價既肯定了他的成就,也指出了他晚期統治中的失誤。

歐陽修評述:

憲宗皇帝以其剛強、明智和果斷著稱,自登基之初便立下了平定叛亂的決心。面對割據勢力,他能夠採納忠臣的謀略,不被眾人的議論所左右,最終達成了削平叛亂的偉大勝利。特別是當吳元濟被剷除後,那些強大的藩鎮和勇猛的將領紛紛表示願意悔過自新,歸順朝廷。這一時期,唐朝的威望幾乎恢復到了鼎盛時期的水平。從這一點來看,憲宗治下的優劣對比一目瞭然。

然而,在統治後期,憲宗開始任用了不合適的人選,導致未能完成其宏偉的事業,甚至遭遇了個人的不幸。這表明,即使是聰明睿智的君主,一旦受到小人的矇蔽,國家也可能陷入困境。小人誤國,不僅限於昏庸之君,即便是賢明的君主,若有所惑,也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司馬光評述:

憲宗成功地平定了各地的叛亂,幾乎實現了國家的和平與穩定。但他的偉大事業之所以沒有得到善終,原因在於他過於追求短期的成功,而忽視了建立長遠的信任。這種短視的行為削弱了他的統治基礎,使得他在晚年無法鞏固自己的成就。

憲宗皇帝突然離世的原因

關於唐憲宗李純遇害的爭議,主要集中在是否為宦官陳弘志所弒殺以及穆宗李恆以及其母郭貴妃(後來的懿安郭皇后)是否參與了這一陰謀。儘管新舊《唐書》都記載憲宗是被宦官陳弘志等人謀害而亡,但歷史上存在不同的觀點:

根據《舊唐書》和《新唐書》的記載,憲宗李純是在820年正月被宦官陳弘志等人謀害的。這種說法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學界的定論。

穆宗與郭貴妃的嫌疑:一些歷史學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明末清初的史家王夫之認為,雖然陳弘志是直接行兇者,但真正的幕後主使可能是郭貴妃和她的兒子唐穆宗李恆。近現代歷史學家陳寅恪也有類似的觀點,認為穆宗可能涉及謀害其父的陰謀。1992年,黃永年的文章進一步將此事與元和後期黨爭聯絡起來,提出穆宗是“元和逆黨”的主兇。

經過證據分析,支援穆宗和郭貴妃參與弒君的說法基於以下幾點:

1.陳弘志未受懲罰:憲宗走後,穆宗並未處罰弒君的兇手陳弘志,反而將其外放為淮南監軍。

2.對特定官員的優待:穆宗即位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