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章 對外交流與醫學進步

為體療、瘡腫、少小、耳目口齒、角法等五個二級學科,實現了醫學教育的專業化和精細化。

- 地方醫學教育的發展:醫學教育從中央延伸到地方,各州縣設有醫學博士和助教,負責地方醫學教育,形成了遍佈全國的醫學教育網路。

醫學著作的豐富與傳播

- 《千金要方》與《千金翼方》:孫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唐代醫學的代表作,涵蓋了醫學理論、臨床實踐、藥物學、養生保健等方面的內容,對後世醫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 《外臺秘要》:王燾編纂的《外臺秘要》系統整理了前人的醫學文獻,為婦人與小兒設立專章論述,並首次引進了印度的眼科技術,拓寬了唐代醫學的視野。

- 《新修本草》:唐代官方組織編纂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頒佈的藥典,收錄了大量藥物品種,詳細描述了它們的性味、功效與用法,對藥物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醫療技術的進步

- 診斷技術的發展:唐代醫學在診斷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醫生們注重透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全面瞭解病情,同時結合脈診和舌診等技術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 外科手術與針灸技術的提升:外科手術方面,唐代醫生已能進行一些複雜的手術,如腫瘤切除、骨折復位等。針灸技術也更加成熟,出現了許多針灸專著,如《針灸甲乙經》等。

- 婦兒醫學的進步:唐代醫學對婦兒醫學給予了特別關注,《千金要方》和《外臺秘要》等著作中都有專門的章節論述婦兒疾病的診治,為婦兒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對外醫學交流的繁榮

唐代對外醫學交流頻繁,與印度、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廣泛的醫學交流。印度的眼科技術、阿拉伯的藥物學知識等被引入中國,豐富了唐代醫學的內容。同時,唐代的醫學成就也傳播到周邊國家和地區,對世界醫學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總之,唐代的醫學在醫學教育、醫學著作、醫療技術和對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為後世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大唐帝國的輝煌與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