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可能是被人害死的。
而害女兒的人除了欒奕還會有誰?
董承氣得捶胸頓足,恨不得喝欒奕的血吃他的肉。可冷靜下來細細一想,他雖明知兇手是何人,手頭有沒有十足的證據,拿欒奕無可奈何。他只好把仇恨強行埋在心裡,徐徐尋法為女報仇。
接下來的時間裡,他趁欒奕時常在外出徵的機會,趁左右無人之際在少帝面前進讒言,說欒奕借聖母教籠絡人心,居心叵測。
少帝起初不信,畢竟,這樣的說法先帝在位時就有,當時欒奕還因此鋃鐺入獄。後來還是先帝替他平反,並將聖母教封為護國神教。既是護國神教,又怎可能居心叵測。
他將這一說法駁給董承。
董承哀慟道:“陛下常年在宮裡,兩耳不知宮外事吶!聖母教盡其籠絡人心之能事,現在青州、兗州的百姓無不對欒奕感恩戴德,張口欒奕,閉口教主,心裡哪有九五之尊的陛下啊!時日一久皇威不存,宗廟危矣!說不定再過幾年,用不著作亂,民心所向皇位自己就給欒奕了!”
“不會!欒奕誠心向漢,萬不會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
“大逆不道?”董承冷哼一聲,“陛下,現在可沒什麼大逆不道了!青兗州的百姓不再信天,都改信聖母教了。欒奕身為教主,他就是聖母教的天,他說奪皇位是順天就是順天。陛下可明白?”
少帝怒視董承,道:“欒兗州是朕的姐夫,絕不會負朕!大司農日後莫在背後說姐夫的不是!”
“陛下!就算欒奕忠心耿耿,並無二心。可是他手下的將領呢?為更進一步,他們也會攛掇欒奕謀權,屆時欒奕騎虎難下,邁出大殿裡的最後一步,陛下可就危險了!”
“閉嘴!”
董承被少帝一句話堵了回去。
一次被堵了回去,兩次沒讓他開口,可是到了第三次,第四次……第十次。少帝開始猶豫了。
之所以猶豫不單單是因為董承喋喋不休的“提醒”,還源自他親身的感悟。
隨著時日增長,他發現欒奕雖然把象徵皇帝權利的玉璽和尚書檯還給了自己,但這些東西也僅僅是個象徵的物件罷了。
尚書檯的一小部分官員,是欒奕親手安插進來的濟南國老人兒。他們對欒奕忠心不二,唯欒奕是瞻。還有一部分官吏是隨聖駕從長安來的,他們陸續被欒奕用各種手段拉攏進了聖母教,成了教中虔誠的信徒,成了欒奕的追隨者。
也就是說,尚書檯名義上歸他這個皇帝管理,實際上卻沒有幾個他的親信。一旦他發號什麼不利於欒奕的皇命,欒奕第一時間便能知曉,同時臣下們也定然回極力反對。
除了尚書檯,朝中文武百官三公中太尉楊彪和司徒王允是欒奕擺在檯面上的支持者。除了他們,九卿中宗正劉岱、太常蔡邕、廷尉雍澤等過半臣工或與欒奕沾親帶故,或明裡暗裡支援過他,也屬於欒奕的人。
這些身居高位者暫且不提,文官過半對欒奕惟命是從,武將更不必提,軍隊全掌握在欒奕的手裡。
摸清此事,再加上董承適時進言,大談欒奕威脅論。少帝惶惶不可終日,連做夢都夢到欒奕提著蓮花大錘殺上朝堂,把他從皇位上揪了下來。
從噩夢中醒來,少帝頓覺再這樣下去,怕是真的不保了。決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有所行動。
他開始嘗試把攏權,將朝中一些不起眼卻十分重要的職位,安插上自己的人。
可是,他的人事任命剛剛傳出宮門,王允、蔡邕這些朝臣便找上門來,話裡話外指責他用人不當,告誡他大漢中興雖然有望,但面臨的困難還有很多,在這個非常時期千萬別在後方給欒奕添亂子,只有萬眾一心才能成就大事。
少帝就納悶了,他欒奕選官就是為江山社稷,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