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與其他人一樣稱之為先生,因為萬磊背後的恐怖實力讓她只能仰視。
萬磊接過劉綰呈上來的一大疊寫滿了小楷的紙,細細地看了起來。據劉綰所寫,所謂的義軍,以王金鋼奴為首領,打著白蓮教的旗號,以打倒以假明王為首的明朝為主旨,原有近十八萬人馬。
義軍分為兩路軍,一路是王金鋼奴領導的西路軍,兵力最多,有十六萬人馬,主要是湖廣荊襄一帶的流民。舉事之後,這支軍隊就向東突襲武昌,準備攻下武昌之後順江南下金陵。
另一路軍由劉夫人帶領,水陸合計約兩萬人馬,從舟山島開始起事,陸軍乘船過海進攻浙江松杭等富庶之地,水師取道長江口,逆流而上,與陸路軍一道西進,準備與東下的西路軍匯合,一同合圍金陵。
由於起事之前已經準備多時,明朝地方很多文官武將都被收買,所以起事之初,義軍所過之處,明軍叛的叛,逃的逃,根本就沒有遇到幾次像樣的抵抗,義軍一路攻城拔寨拉民丁,義軍壯大得很快。
義軍如星火燎原,各級首領卻開始變得有些過分樂觀,皆以為金陵城指日可下,取代大明江山也易如反掌,一些首領更是自大成狂,開始了爭權奪利,義軍內部矛盾重重,主要是漢明皇帝金鋼奴與丞相何妙順之間的權力之爭。
金鋼奴雖然自稱皇帝,不過軍隊的實權卻握在何妙順的手中。何妙順積極培養個人勢力,其中前來勸降北平軍的李法良和圓清和尚,就是何妙順的親信。不過,劉夫人與她所領的東路軍明確表示歸服金鋼奴,所以何妙順也不敢太過枉為。
義軍方面內部出現裂痕,明軍方面卻也不太樂觀,由於金陵城內的皇宮被劉夫人主使的人用火炮炸了一通,此訊息一出,天下震動。地方一些手掌軍權的武將們蠢蠢欲動,那些被封在外的藩王也在覬覦皇位。
藩王或是自立,或是與武將結成派閥,明朝內部開始分裂,雖說建文帝早已傳詔天下,證明他還活著,不過那些已經起兵自立的人根本就不會相信,就算是信了,也打出勤王的口號,不停地往金陵趕。
當然,明廷不會傻到認為這些人真的是來勤王的,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這些所謂的勤王軍一到金陵,恐就不會再走了。所以,明廷一方面要面臨義軍的夾擊,一方面還要警惕所謂的“勤王”軍,總之就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破船又遇打頭風。
中原和江南局勢一片混亂,各大小派系都忙著爭皇位,自然沒功夫理會北平軍,所以,北平軍反倒是可以置身事外。當然,小規模的衝突總是難免的,畢竟天下大亂,四面起賊啊。
不過對北平省來說,天下大亂好啊,不出萬磊所料的話,很多百姓因為被戰火波及而紛紛逃難,這個時候正是收攏流民的大好良機,畢竟遼東那一大片土地很快就會到手,需要大批難民去充實。
“劉小姐,你們在山東山西認識的官商多吧?”萬磊突然問道。
“認識一些,不算太多。”劉綰不知道萬磊為什麼會問這個,不過只得老實回答。
“有認識的就好,中原遭此戰亂,百姓定會流離失所,他們雖然是明朝的子民,不過都是同祖同根,我也不忍坐視。我想派些人到山東和山西去,收攏難民,帶回到咱們北平省來安置,好使他們也能安居樂業。”萬磊倒也不隱瞞自己的想法。
“先生心繫黎民百姓,是天下蒼生之福,小女子馬上給先生擬好一個名單,這些人都是可以用到的,不過可能有一些人品格低劣,只認錢不認人。”劉綰知道萬磊要幹什麼,簡單的說就是借用關係網,用走後門的方法來拉流民。
“生命是無價的,只要能救民於水火,花點錢算得了什麼。”
“好的,小女子這就擬定名錄。”劉綰不再多言,馬上應承了下來,反正她認識的官員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