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子沒有換成地皮,而是在城內搞了一個制墨工坊,專門用重油來生產炭黑,然後製成墨條高價出售。另外,他還有意於建立一個造紙作坊,研製高品質的宣紙。
趙鴻儒投資於造紙業,萬磊是支援的,不只是在精神上,還在技術上給予支援,因為紙張是印製書籍傳播文化的必需品,沒有大量生產的紙張,就沒有大量印刷的書籍,文化普及運動也就無從展開。
其實造紙術雖然發明了一千多年,不過還是用手工作坊生產,紙產量低賣價高,一般小百姓還真用不起。細說起來,造紙只有兩個過程,一是製漿二是造紙,而造紙難就難在製漿。
由於沒有漂白劑,一般的作法是用長時間浸泡法來除去紙漿的雜色,從原料到紙張製得甚至要經過大半年時間,生產力之低下可想而知。萬磊答應趙鴻儒,在短時間內為他搞出一種漂白劑,這才讓他放心大膽地進行投資。
其實,造紙業常用的漂白劑是二氧化氯,由氯酸鈉和二氧化硫反應制取,而氯酸鈉則是食鹽水電解加工而得,工藝繁複,關鍵還是要有電,別說發電機,最起碼要造出電池。不過,除了二氧化氯之外,還是有其他替代物的,實在不行,那就弄出氧化鈦白鉛之類的增白劑,塗在紙面上,也能做成白亮的白紙。
在緊張氛圍下,四月終於熬過去了,五月的天氣已經非常炎熱,萬磊外穿一短褐,完全一小農民工打扮,領著眾小道士來到了新建成的鍊鐵廠,主持鍊鐵工作。由於這是第一次開爐鍊鐵,萬磊更是不得不親自到場坐鎮指揮,因為一個操作不當,煉出來的很可能就是廢鐵。
鍊鐵,主要用的還是高爐法。高爐鍊鐵所用到的材料除了鐵礦石之外,還有焦炭,焦爐氣和造渣用的石灰石等。鐵礦石、焦炭和石灰石等固體原料按比例混合成配料,從爐頂分批送入高爐。從高爐的下部風口吹進一千度左右的熱風,噴入重油和煤等燃料用以升溫。
在高溫下焦炭與噴吹物中的碳及碳燃燒生成的一氧化碳將鐵礦石中的氧奪取出來,得到鐵水,這個過程叫還原。鐵水從出鐵口放出,而鐵礦石中的雜質、焦炭及噴吹物中的灰分和加入爐內的石灰石結合生成爐渣,從出渣口排出。煤氣從爐頂排出,經冷卻回收,還能得到一些氨氣。
而高爐從上到下分為爐喉、爐身、爐腰、爐腹和爐缸五個部分,工藝相對簡單,生產量大的優點,不過先期投資高,單單為了造這麼一個高爐,就花去了順天府近十萬兩的經費。
另外,高爐還要配備有熱風爐,給高爐加熱鼓風;還有煉焦爐,生產焦炭;鐵水貫車,用於運送鐵水。當然,高爐煉出來的只是生鐵,用來鑄造鐵鍋大炮還湊合,卻不能鍛壓,無法用作槍管水管。要想煉出效能更優的鋼材,還要經過平爐鍊鋼工藝。
不過,現在提煉鋼還為時尚早,先看看高爐鍊鐵的質量再說。
萬磊來到鍊鐵廠時,發現鐵鉉也帶著一眾官員早早過來了,由於這個鍊鐵廠是順天府第一個官辦的大廠,鐵鉉對它是非常重視的,不但親自召集工匠,還親自把關,每一個部件都是按照萬磊給的圖紙打造出來的。
單說這個高爐,就高達十幾米,一次可填料數噸,開爐生產預計一次可出數噸鐵水,如果連續生產,一天可以出十幾噸,如果模具充足,一天就能生產出上千個鐵鍋。
“賢侄,一切準備妥當,宣佈開工吧。”鐵鉉見萬磊來了,把指揮員的職位讓給了萬磊。
“工匠們都熟悉過流程了?”萬磊卻問。
“熟悉了,本官讓他們演練過十幾回,一點差錯都沒出,這才敢讓他們上工的。”鐵鉉身後一個師爺道。
“讓大夥帶好安全帽,注意安全,開工。”
萬磊這一聲令下,數十位工人開始忙活起來,先是給熱風爐加熱,用鼓風機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