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副各1人,專門糾察內官失儀及不法行為,管理不可謂不嚴格。
洪武10年,蛤太祖又立法不許太監干預朝政,隨後更是直接規定內臣不許讀書識字。到了洪武17年,特鑄鐵牌,上刻文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置於宮門之中;又敕令諸司,不得與內官監文移往來。
洪武末,明太祖重新整頓宦官機構,定12監及各司局,並制定宦官品秩和待遇。設立十二監及各司局,並在《皇明祖訓》中規定太監不得兼外臣文武銜,不得御外臣冠服,官無過四品,月米一石,衣食於內庭。
建文帝嗣位,一遵祖訓,對內臣限制更加嚴格。太監出外稍有不法,就許有司械聞。
總之,太監一直處於受壓制狀態中,這些人被壓制得久了,當然心有不甘,所以四處鑽營,以改善自身處境,在燕王起兵之時,很多太監就暗投了燕王陣營,充為耳目和內線。現在萬磊也想打這些可憐人的主意,讓他們也給順天府當吹鼓手。
當然,這也算得上是一種“長線投資”,不求回報的那種。其實,不管是太監也好,僧道也罷,亦或是勳貴武將販夫走卒,凡是受朝廷打壓的人,萬磊就會極力拉攏,以此擴大“群眾”基礎,跟朝廷暗中對抗,最終的目的就是架空皇權,讓皇帝慢慢地變成“虛君”。
而當皇帝變成虛君之後,帝國真正的君主就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一個藏在皇權背後操縱國家命脈的龐大組織,萬磊給這個組織起名叫“龍會”。
第090章 天譴
所謂的美言,有時候並不是說好話。在萬磊的授意下,劉嬤嬤在給淑妃娘娘送禮時,就找準機會大談北平現在有多慘,百姓食不裹腹衣不敝體。而皇帝一離開北平,就爆發了瘟疫,每天都有很多人死掉,她眼看沒有活路了,才帶著一干“女兒”南下濟南避禍。
劉嬤嬤這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悲情演說,那淑妃娘娘哪知是真是假,總之也跟著刷刷地掉眼淚,說回京之後一定將此事稟告皇上,讓皇上救濟北平的百姓。這時,劉嬤嬤卻說這等小事不敢驚動聖上大駕,免得讓聖上擔心壞了龍體,這就不好了。
淑妃也是涉世不深,哪裡知道劉嬤嬤一嘴胡說,沒一句真話,被唬弄得再次感動不已,還當場把一支金釵取下來,說送出來好給百姓救災。
劉嬤嬤被淑妃娘娘的仁愛之舉“感動”,又是磕頭又是道謝,這才“勉為其難”且“滿懷感激”地將金釵收下。就連出門離去時也是高舉著,大聲地宣揚著淑妃娘娘如何仁愛,引來無數人旁觀。這等舉動讓毫無處世經驗的淑妃再次上當,大讚劉嬤嬤是個好人。
淑妃就是一個涉世不深的小女人,好唬弄,她身邊的太監就不這麼容易了。不過俗話說得好,有錢能使鬼推磨,劉嬤嬤私低下並沒有送銀子,而是送了好些高階面霜給這些人,說是不值錢的玩意兒,各位公公賞臉隨便拿去用。
當然,不值錢那是客套的說辭,送給太監的都是高階貨,有錢都不一定能買得到,就算想買,也是一兩黃金一兩貨,富家少奶奶才用得起。而淑妃身邊有四個太監十個宮女,每人最少得了兩斤,這就是變相地拿了二十兩,黃金!
送出了與黃金等值的高價貨,劉嬤嬤再按萬磊的指示,暗示這些太監宮女回到宮中後,就不停地唱黑順天府,天災**瘟疫什麼的,四處亂說,讓宮廷內外特別是皇帝知道:順天府遭“天譴”了。
這不,三月初,這支歸省隊還沒回到京城,宮裡各種小道訊息就開始傳開了。御花園假山腳下,幾個太監神神秘秘地聚攏在一塊,太監甲說:“幸好聖上離開北平早了幾日,不然就危險了。咱家聽說北平城發生了瘟疫,全城幾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