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大部份秦人的確把舊雁民視做牛羊,而不是子民,據說,立國多年,他們依然習慣把百姓叫做‘雁人’。秦人的男子一出生就被視做戰士,若是生來體弱或殘疾者,則遺棄致死。秦人男子從五歲開始,便由部族發給馬匹和兵刃,以後的所有生計和榮耀,皆靠戰爭中掠奪其他族群和國家而得。秦人不種地,經商的也很少,大多以物易物。一個好的戰士,便是好的族長了。一個好的將軍,便對是小小秦國的好國主。但他們並不明白,一個好的元帥,不會成為一片廣大國土的好皇帝。”
容若在心中猛翻白眼,滿人的侵略史,蒙古人的治國方法,編劇還真能瞎編亂湊,不過在表面上,他當然狀若深沉地思考了一陣子,然後慢慢點點頭:“可能大部份善戰的少數族群都會有相類的歷史吧,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管理一個族群,會非常高效。而當這個族群擴大成一個國家後,就會出現種種問題,早期的秦人族長,不斷對周邊國家發動戰爭,也許並不僅僅是好戰,而是因為身為戰士的他們,發現和平一旦到來,他們將不知如何處理國家的種種內政,而自己的價值也不知會體現在何方,只得不斷做戰,用戰爭來掩飾一切內部問題,轉移所有內部矛盾,但這決非長久之法,秦國的版圖擴大,種種國家政務,就必然再無法可以迴避,他也將不能僅以戰爭來帶動全國百姓。”
楚韻如秀眉微蹙:“在秦國長大的優秀將領,天生就是最傑出的戰士,但肯定是最拙劣的治國者。秦國還是小國時,尚可用戰爭來掩飾一切,當國家過於廣大之後,一切問題無法逃避,他過於茫然無措,只能瘋狂地加大殺戮,以期改變一切。
容若嘆息一聲:“那寧昭又是怎麼變成明君的?”
“寧昭被關在深宮中。秦何傷不願再培養出一個蓋世英雄,絕代將材。除了秦人自小便修習的騎射之外,所有的沙場搏殺,用兵之法,都不被允許教導給寧昭。太皇太后重金往別國請來大儒名士,為寧昭講學。秦人尚勇,從來看不起文人,也不信手無縛雞之力者可以教匯出英才,因此只要秦王不涉國政,不習治軍,他也絕不干涉秦王的學習。”
容若右手握拳,擊在左掌心中:“秦王這可是因禍得福了。這也是秦國之大幸啊。”
楚韻如點點頭:“是啊,若秦王不被秦何傷架空,依照秦國的傳統,他依然會在軍隊中長大,依然會不斷征戰,依然會成為一個除了戰爭,什麼也不懂的帝王。但太皇太后為他請來老師,有人是一國大儒,有人是致仕的太傅,有人精於權謀,有人擅於理政,在他們的教導下,秦王慢慢學會了帝王之術,他雖不懂兵法,不擅長指揮戰爭,卻懂得怎樣讓最好的將才為他所用。”
容若長身立起,在室內慢慢踱了兩步:“他在壓力中長大,學會了勾心鬥角,學會了權謀運用,學會了招攬親信,然後,以納蘭明為首的一批人開始聚集在他身邊?”
“這些內情,我們異國人如何知曉,就是秦國國內,知道全部真相的,怕也不多吧。傳說中,納蘭明本是宮中侍衛,秦王愛他博學多才,文武全能,任其為京兆尹。秦何傷只重軍權,對管理瑣事之官職向少干涉,所以輕易透過了這項任命。在內,納蘭玉入宮伴讀,成為秦王近臣,在外,納蘭明持天子密詔,以巧辯之術或誘之以利,或申之以義,暗聯許多低層官員為皇家效命。後秦何傷入宮見駕,忽然被傳刺駕未成,被御林軍擒下的說法,而駐京軍隊下層變亂奪權,很快平息了騷亂,接受事實,向秦王效忠,此皆納蘭明之功。因此世傳納蘭明是反正第一功臣。之後秦王按周宋國制而定官爵,納蘭明直接授大學士,轉眼便為首輔重臣。”
容若微微一笑:“果然是厚報啊?”
“當年秦王生死皆在納蘭明掌中,納蘭明若將內情報予秦何傷,必能飛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