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始終沒有勇氣對端宜公主說出這一切。
畢竟,他只是個奴才。
白駒過隙一晃又是一年過去,宮裡迎來頭一次選秀。
最終是十幾個少女進了最後的殿選,挑挑揀揀的宣和帝只留了七個。
這七個裡最受寵的當屬宸嬪和端貴人。
宮裡所有人都羨慕這兩位主子,可只有王實安知道,這兩位貴人是像極了端宜公主才得的寵。
宸嬪性子有些像端宜公主,而端貴人則是眉眼像些。
宮裡來了新人,本就善妒的秦皇后坐不住了,尤其對兩個受寵的嬪妃她格外在意。
王實安覺得有些莫名其妙,實在不明白秦皇后的意圖。
好好當她的皇后不好嗎?偏生的要鬧騰。
待此時波瀾不驚的朝堂上忽然掀起了驚濤駭浪。
宣和帝居然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和秦丞相爭執起來,只是因為青州鬧了洪水,青州百姓賴以生存的田畝全被淹沒。
這事兒很好解決,可秦丞相素日囂張慣了,先帝在世時他是寵臣,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對賑災一事只是淡淡的一句,開倉放糧。
而宣和帝認為不但要開倉放糧還得找個信得過的欽差帶些銀兩去賑災,還打算花千兩銀子讓流離失所的百姓有地方住。
於是兩人僵持不下,硬是在朝堂上辯駁起來,到最後還是秦丞相贏了。
宣和帝明白現在的他鬥不過秦丞相,秦丞相背後的勢力牽扯太大,若他不聽從秦丞相,以秦丞相的性子怕是會另輔新帝。
他只能伺機而動。
忙於朝堂事的宣和帝,後宮也甚少去了,有什麼地方出事了也是命王實安去看看。
期間宸嬪平安誕下一女,被封為宸妃,端貴人也誕下一子,後宮看似平平靜靜,然則已經似前朝般洶湧。
不過王實安管不了那麼多,因為有更重要的事讓他擔憂。
端宜公主年已十八早過了及笄之年,到了成婚的年歲,只是這些年來端宜公主一直推脫,這事才耽擱了。
而今趙太后卻又提及。
趙太后甫一落座就道:「皇帝,端宜年歲也不小了,哀家看不如賜婚吧。」
王實安端著茶碗的手一抖,碗中的茶葉隨著清茶晃蕩了一下險些傾瀉而出。
趙太后狐疑的看他:「王實安,你怎麼了?」
王實安擱下茶碗垂首淡淡道:「奴才一時失手還請太后娘娘恕罪。」
趙太后沒有怪罪而是繼續和宣和帝商議。
王實安腦袋嗡嗡的,後頭他們兩人的話他聽不真切,他只是在想端宜公主會不會願意。
出乎意料的是,端宜公主答允了婚事,婚事定在次年三月嫁的人是曲國公。
曲國公門楣襲承三代,誠然是算得上門當戶對的,只是曲國公府裡早有妻妾,端宜公主嫁過去名頭是好聽,但終歸還是缺些什麼。
為此王實安覺得端宜公主可憐極了。
宣和三年初春,闔宮大慶,端宜公主即將出宮嫁為人婦。
王實安奉旨前去送行。
「王公公,你一直都知道吧,我喜歡三哥。」端宜公主出上喜轎前,對他這麼說。
王實安喏喏道:「公主應該明白……」
端宜公主黛眉蹙起,笑得淒楚:「我當然明白,這輩子,我都不能和三哥在一起,」
王實安垂首有些傷懷:「公主其實不必為此難受的,曲國公是個好人,不會虧待你的。」
端宜公主一聲不吭,她掀開轎簾坐了進去。
望著遠遠離開的儀仗,王實安心突突的莫名不安。
他總覺得端宜公主嫁過去,不是福而是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