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清平樂先生悠揚的歌聲在青花樓中響起,有人感覺這首歌的感覺好像,在炮火連天的年代,只想跟你共沉淪。”
眾人沉浸在這歌聲之中,一時間青花樓裡安靜得只剩下清平樂先生的歌聲。
這時,角落裡一位身著錦袍的公子緩緩站起,他目光灼灼地盯著臺上的清平樂先生。
這位公子乃是城中有名的富家少爺王瑾,平日裡最喜音律。
王瑾踱步走向臺前,輕聲說道:“先生此曲仿若帶著無盡的深情與哀怨,可是有著一段難忘的往事?”
清平樂先生微微抬眸,看了一眼王瑾,卻並未言語,只是手中彈奏不停。
王瑾也不惱,繼續說道:“若先生願意,我願以千金換先生一曲背後的故事。”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清平樂先生的手指頓了一下,隨後輕輕嘆了口氣道:“公子莫要執著,這不過是戰亂下無數人的心聲罷了。”
說完便停止了彈奏,轉身向後臺走去,只留下一臉驚愕的王瑾站在原地,而眾人還在回味著剛剛的一幕。
……
…………
………………
清平樂輕聲道:“時針把擁抱磨成海峽,未寄出的信,在眼底長出鏽斑。”
王瑾望著清平樂離去的背影,心中越發好奇。
他決定一定要弄清楚平樂兄身上的秘密。於是,他每日都來到青花樓,只為再見清平樂一面。
幾日後,清平樂再次登臺獻唱。王瑾早早就在臺下等候。待清平樂一曲終了,王瑾快步走上前去。
“先生,那日之事,在下思來想去仍難以釋懷。即便真如先生所言,那也是一段值得訴說的經歷。”王瑾誠懇地說。
清平樂看著眼前執著的公子,沉默良久。“公子如此堅持,那我便告知一二。我本出身於書香門第,家逢戰亂離散,與好友失去聯絡,唯有這一身技藝相伴。那曲中的哀怨不過是對往昔歲月的緬懷。”
王瑾聽後心生憐惜,“先生遭遇令人痛心。此後,若先生不棄,王某願護先生周全。”
清平樂微微動容,“多謝公子好意,但清平樂早已習慣獨自行走於世,公子的情誼只能心領了。”
說罷,清平樂又一次轉身離開,只留王瑾望著那孤獨的背影暗暗嘆息。
自那之後,王瑾雖不再強求清平樂接受自己的庇護,但依然常常前往青花樓聽清平樂唱歌。
一日,城中突發大火,火勢迅速蔓延至青花樓。
眾人驚慌失措,四處奔逃。清平樂被困在後臺,濃煙滾滾中,絕望籠罩著他。此時,王瑾不顧危險衝進樓內尋找清平樂。
終於,在一處角落發現了昏迷的清平樂,抱起他就往外衝。
待清平樂醒來,看到守在床邊滿臉焦急的王瑾,心中泛起一絲漣漪。“公子為何要冒死救我?”
清平樂問道。王瑾認真地說:“先生於我而言,如同這世間最美妙的音律,怎能眼睜睜看著先生消逝。”
清平樂眼中閃過感動,“公子之恩,清平樂無以為報。”“先生無需報答,只要先生安好便是。”
經過此事,清平樂對王瑾的態度漸漸轉變,不再像之前那般疏離。
而後,清平樂與那王瑾時常結伴而行,一同悠然地漫步於京城的大街小巷之中。
他們或閒庭信步於繁華熱鬧的集市,感受著人來人往的喧囂;或穿梭於幽靜深邃的衚衕,品味著歲月沉澱下來的古樸韻味。
每一次的相遇,都彷彿是命運刻意安排的邂逅。他們並肩走在路上,時而輕聲交談,時而駐足觀賞街邊的風景。
話題從詩詞歌賦到音律曲調,無所不包。
清平樂引經據典、妙語連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