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5

行者長到原本模樣後,停住不長了。

太子於是問道:

“所謂‘立帝貨’,剛才那老和尚說你能知過去未來的吉凶禍福,可你又沒有龜殼作卜,沒有蓍草作筮,憑什麼斷人禍福?”

行者答道:

“我不需用任何卜筮之物,只憑一張三寸舌,萬事盡皆知曉。”

太子道:

“胡說!自古以來,《周易》之書最為玄妙,以推斷天下吉凶,使人趨利避害。”

“這需要依託龜甲蓍草方能決斷,你憑什麼口出狂言,斷言禍福?”

“豈不是在蠱惑人心?”

行者笑道:

“殿下莫急,聽我細細道來。”

“你本是烏雞國的太子。”

“五年前,你國連年旱災,百姓受苦,你父王與文武群臣日夜焚香祈雨。”

“當時正是無雨可降之際,鍾南山來了一個道士。”

“他自稱能呼風喚雨,還能點石成金。”

“你父王因過於信任他,竟拜他為兄弟。”

“可有此事?”

太子聽後連連點頭:

“確有此事!確有此事!你再往下說。”

行者接著說道:

“三年前,那道士忽然失蹤,那時在御花園中與你父王飲酒作樂時,他忽然使出一陣神風,奪走了你父王手中的金廂白玉圭,回了鍾南山。”

“從那時起,他便再也不見蹤影。”

“你父王日夜思念他,無心再行賞玩,還將御花園緊閉至今。”

“這位皇帝,若不是你父王,又會是誰?”

行者聽罷,哂笑不止。

太子見狀,又追問他緣由,然而行者卻閉口不答,只是冷笑。

太子怒道:

“這廝為何當說不說?竟然這般哂笑?”

行者答道:

“還有許多話未曾說,只是殿中人多,不是談論之處。”

太子見他言語有因,便揮袖命軍士退下。

隨即,太子傳令,讓三千人馬盡數退出山門,在外駐紮。

殿上頓時無人,太子坐於主位,唐僧站在前方,行者立在左側,本寺僧人也悉數退下。

這時,行者上前正色道:

“殿下,那化作清風離去的,是你的生身父母;而如今坐在王位上的,正是那祈雨的全真。”

太子聞言大怒:

“胡說八道!”

“自從全真離去後,我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照你所說,坐在王位上的就不是我的父王了。”

“你這話豈非無稽之談!”

“你年幼無知,我姑且容你;若我父王聽見這番謬言,必定將你碎屍萬段!”

隨即呵斥行者退下。

行者轉身對唐僧道:

“如何?我早就說他不會相信,果然如此!”

“既然如此,就拿出寶貝,換取通關文書,再往西天去吧。”

唐僧便將紅匣遞給行者。

行者接過匣子,隨即將身一抖,那匣子便不見了,原來是行者用毫毛變的,如今已被他收回身上。

隨後,他捧出白玉圭,雙手呈獻給太子。

太子見了,大喊:

“好一個和尚!”

“五年前,你化作全真來騙走我家的寶貝,如今又裝作和尚獻還於我!”

隨即傳令道:

“拿下!”

唐僧聽罷,驚恐不已,指著行者道:

“你這弼馬溫!成事不足,專惹是非,連累了我!”

行者卻從容上前攔住,安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