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一陣折騰,安撫完各郡縣,回了洛陽。
走時他空無一物,回來時帶上了一車又一車的糧食。
次日早朝,劉辯鄭重問道:
“朕欲御駕東征,徹底解決東邊戰事,並重設兗、豫、青、徐四州治所,眾卿認為如何?”
太師王允領著一眾臣子出來諫言,
“天下剛歸於安定,懇請陛下三思。”
“臣等附議。”
“天下安定?”劉辯冷哼一聲,不說遠的,那兗、青兩州造反的人,都號稱數百萬了。
“叛賊不除,哪來安定一說?”
他目光掃向群臣:
“況且如今天氣轉暖,各地黃巾紛紛開始躁動,安定的只有司隸,難道朕的江山,朕的子民,只有司隸嗎?”
群臣打了個寒顫。
劉辯繼續中氣十足的說道:“朕為大漢天子,凡漢之疆土,一日百姓無安定日子,大漢就一日算不得安定,諸卿皆是賢臣,理應日夜敦促輔佐朕平定天下,而不是說些屁話,讓朕樂而忘憂!”
腐儒們都閉上了嘴,根本無法反駁。
楊彪帶頭高呼:“陛下聖明!”
王允眼瞅著事態發展不對。
他覺得天子親征兗州風險太大,可自己又勸不動,怎麼辦?
王允左瞧右看,視線落在了盧植身上。
這老頭膽子可不小。
王允轉變策略,苦口婆心的說道:
“陛下啊,話雖這麼說,但要一步步慢慢來,國庫哪經得起這樣折騰?首要之急,應當是解決國庫虧空的問題,而不是大動兵戈。”
盧植聽到關鍵詞,附和道:
“陛下,老臣也以為,應當先處理國府糧食不夠的事。”
劉辯緊皺著眉頭,“前些日子,朕不是給你弄來了不少糧食嗎?”
“是有不少,可是遠遠不夠,不說撐到糧食收穫,老臣算過,恐怕連五月的賦稅都撐不到。”
盧植嘆息道:“若是不解決問題,屆時陛下不在洛陽,恐會出現不小的亂子。”
劉辯點點頭,確實是個要命的事。
“還需要多少?”
“至少要四百萬石糧食。”
劉辯頭疼的很,四百萬石?司馬家把洛陽鏟擼出火星子,也不能在短時間內挖出這麼多啊。
上哪搞?劉辯離開龍椅,來回走了幾步。
再敲詐一批大臣?
不行,敲詐完除非他一直守在洛陽,不然他一旦走了,搞不好會出變故。
造紙廠也不是那麼快能建好的,新紙短時間內也產不起來。
要不讓大臣們捐點?
貌似也只有這個辦法了。
就在這個時候,有小黃門匆匆進殿,跪地稟告道:
“啟稟陛下,河南尹荀攸走訪各郡縣回來了。”
劉辯表情緩和了些,“宣吧。”
荀攸很快風塵僕僕的走進來。
“參見陛下。”
“免禮,荀卿,朕聽聞你走訪各郡縣,有何所見所聞?”劉辯詢問。
荀攸直起身子,百官的目光都匯聚在他身上。
荀攸一五一十的彙報:“臣見到無數新開墾的田地,有水利的加持下,成為良田,衣衫襤褸的百姓,用著官府新打造的農具,在地裡勞作,各郡各縣搭起不少草廬,生活安定,欣欣向榮,無家可歸的流民都加入了屯田軍……”
隨著荀攸的訴說,百官們臉上都露出笑容。
甭管他們官職是幹什麼的,這幅盛世畫卷,有他們的一份功勞。
這下他們總能自詡文景之臣了吧?
“好,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