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章 痛心疾首的劉辯

王允點頭附和。

“朕倒是想啊。”

劉辯卻搖了搖頭,長嘆一口氣,做出一副糾結的神色。

王允和楊彪的心跟著沉了下去,他們大概猜到,天子是在擔心太后。

這時候,外面再次傳來通傳聲。

“啟稟陛下,衛尉孫堅、尚書令朱儁、光祿勳袁紹覲見!”

“宣!”

“臣等拜見陛下!”

幾人進來後,躬身向劉辯行禮。

“平身吧!”劉辯微笑道。

“謝陛下!”幾人站直身軀,見到王允楊彪在場,接著又施一禮。

三公的地位此刻得到最好的體現。

比如現在,其他臣子得站著,王允和楊彪卻能坐著和劉辯交談。

劉辯知道朱儁年紀大了,再加上他資歷夠老,於是吩咐人多添了一張凳子。

朱儁又是一陣道謝,之後又進入正事。

劉辯嘆氣道:“朕剛剛在與太師太尉商量誅國賊的事,卿等來了,正好一起聊聊。”

幾人交換了一下眼神,不約而同道:

“陛下,此事不能再拖!”

劉辯搖了搖頭,苦澀道:

“朕每每想起那逆賊,就覺痛心疾首,恨不能手刃此賊,可是朕的母后……”

這場變革,很有可能太后會出事。

他得裝一裝,裝出一副萬般不情願,最後實在迫不得已,選無可選,甚至被刀都架在脖子上的情況下,才奮起反抗。

不然事後一定會有人把這件事拿出來,當成他最大的汙點。

不管有事沒事,只要劉辯哪讓別人不爽了,就拿出來說。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本就沒有多少權威的漢室,也因此事,變得更加動盪。

就這麼說大漢的孝道吧,一個飽受世人詬病的人,若是孝名能遠揚,天下士人都會以和他結交為驕傲。

朝廷也會許以官職,重點培養。

壓根就不會有人在乎他的劣跡了,相反,若是一個人沒有了孝名,那必遭世人唾罵。

所以劉辯才如履薄冰,而且現在各州都跟朝廷脫節,董卓早晚都得死,劉辯怕的是董卓一死,自己立馬被討伐。

他要把自己的賢名徹底傳出去,太后就是真不小心死了,也不能讓別人挑他的毛病。

眾臣聽後,有人勸誡,有人唉聲嘆氣默不作聲。

劉辯一直是一副情緒低落的模樣。

“眾卿的心意,朕都明白了,既然如此,朕會好好思量。”

他其實一點也不著急。

劉辯在等兩個機會。

首先,劉辯就不信,董卓能忍著一直不對他動手。

現在朝廷是兩個班子在執行,是人是鬼都在戳著董卓的脊樑骨罵。

三歲小孩都知道他是國賊。

現在還是罵,過幾天就是各地義軍興起了。

所以董卓一定不敢耗時間,劉辯越是不去上朝,越是不妥協,不主動去解決兩套班子的事,他就越是被動。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董卓退讓,把他那套亂七八糟的新班子解散。

那不開玩笑嗎?那些揹著罵名投靠他的人圖什麼?就圖一點權利,他要是退讓了,立馬得被活撕了。

所以,就在這幾天,董卓一定會動手。

當然,董卓身邊有個李儒出主意,劉辯不得不預防,所以他也為自己設定了一個保底的動手時機。

那就是起義軍開始興起,朝野徹底譁然的時候。

這時候劉辯奮起反抗,砍死董卓,哪怕太后出事了,也沒人會說他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