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聽聞,慌忙跪拜行禮。
行者問道:
“你們是誰?請自報姓名,我好點名。”
眾神答道:
“我們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駕伽藍,輪流值日,隨時聽候差遣。”
行者問:
“今天是誰當值?”
眾揭諦答:
“是丁甲、功曹和伽藍的輪班。”
“我們五方揭諦中,金頭揭諦晝夜都不離唐長老左右。”
行者道:
“既然如此,那當值的神明留下,其他的退下。”
“讓六丁神將和日值功曹與眾揭諦保衛著師父。”
“我去找那孽龍,教他還我的馬來。”
眾神遵令,三藏這才放下心,坐在石崖上,對行者說道:
“悟空,務必小心。”
行者應道:
“請師父放心。”
說罷,他迅速束緊衣服,撩起虎皮裙子,拿起金箍棒,精神煥發,直奔澗邊。
他站在水面上高聲喊道:
“潑泥鰍,快還我馬來!”
“還我馬來!”
這時,那龍已吞下三藏的白馬,正伏在澗底潛修養性。
突然聽到行者的呼喊,他怒火中燒,忍不住躍出水面,翻騰波浪,跳到岸邊,叫道:
“是誰敢在這裡侮辱我?”
行者見了,怒聲大喝:
“休走!還我馬來!”
說著舉起鐵棒便向那龍砸去。
那龍張開鋒利的爪子,氣吞山河,猛撲過來與行者對抗。
兩者在澗邊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你來我往,戰了許久,真可謂英雄相爭。
只見:
那龍張開利爪,舉起金箍棒的猴王對抗。
龍的須下散發著明珠般的光輝,而猴王眼中閃爍著金光,揮動鐵棒如狂風席捲。
龍是妖孽,猴王卻是天命之神,兩者都因性格剛烈,決心要在這場鬥爭中一決勝負。
戰鬥持續了好一陣子,直到龍的體力漸漸耗盡,轉身一跳,再次潛入水底,不再露面。
猴王站在岸邊罵道:
“你這孽龍,跑得了麼?”
但那龍依然在水中潛伏,不理會行者的辱罵。
行者無計可施,只得回去見三藏,說道:
“師父,這怪物被我罵出來後,和我搏鬥了許久,但他怕了,最後躲回水中了,再也沒出來。”
三藏問:
“那它真的吃了我的馬嗎?”
行者氣憤地回答:
“你這話問得!”
“若不是它吃了馬,它怎麼會出來招惹我?”
三藏接著說道:
“你前日打虎時,曾說自己有降龍伏虎的本領,今天怎麼就不能降得了這條龍?”
行者聽了,心裡不高興,便怒道:
“你別再說了!”
“等我再去與他一較高下!”
猴王邁開步伐,跳到澗邊,施展出翻江攪海的神通,把原本清澈的鷹愁澗水攪得波濤洶湧,彷彿九曲黃河氾濫一般。
那孽龍在深澗中坐臥不安,心裡想著:
“這真是禍不單行,福無雙降。”
“我剛剛逃過天條的懲罰,還不到一年,眼看就要在這水深火熱中度日,偏又遇上了這潑魔來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