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旁,伏羲帝問道:“昨天天上降下粟米,鬼神在夜間哭泣,這預示著什麼事呢?”蒼頡走出佇列上奏說:“臣到元扈水與洛水交匯之處,忽然看見一隻神龜從河中浮出,揹負著丹書。臣將丹書取回家中開啟閱讀,領悟了其中的道理,從而創造出文字,上天因此降下粟米,鬼神因此在夜間哭泣,沒想到驚動了聖上,臣罪該萬死!”伏羲帝聽了奏章十分高興,問道:“這本丹書在哪裡?”蒼頡奏道:“臣帶在身上,正打算奏明陛下,沒想到陛下先問起了。”說完便從袖中取出丹書呈上。伏羲帝在御案上展開丹書,從頭到尾仔細觀看,問道:“你得到這本丹書,是否完全理解其中的含義呢?”蒼頡奏道:“臣大致明白。”伏羲帝問:“裡面說了些什麼?”蒼頡說:“裡面講的都是教導人們書寫並制定六體文字的格式。”伏羲帝問:“什麼是六體?”蒼頡奏道:
- “第一是象形。象形,就是像日、月這類字,依照日、月的形體來創造。
- 第二是假借,比如‘令’‘長’這類字,一個字有兩種用法。
- 第三是指事,像‘上’‘下’這類字。人在一橫之上為‘上’,人在一橫之下為‘下’。人各有其位置,事情也能處理得當,所以稱為指事。
- 第四是會意,比如‘武’‘信’這類字。人說話就是‘信’,停止干戈就是‘武’,會合人們的心意。
- 第五是轉註,像‘考’‘老’這類字,建立同一類部首,文意相互承接,左右相互註釋。
- 第六是諧聲,也就是形聲。例如‘江’‘河’,都以‘水’為形旁,以‘工’‘可’為聲旁。
- 日後,天下的義理和禮儀必定都歸之於文字,文字必定都歸之於這六書。”
伏羲帝聽了蒼頡的上奏,滿心歡喜地說:“你可以將這六書再詳細解釋,朕讓臣下抄寫,傳到教臺,下令頒佈到天下。百姓得到文字,如同重見光明,這是你萬世不朽的功勞。”蒼頡和群臣都叩頭拜謝後散去。蒼頡當天就對六書進行了增補,以取代結繩記事的方法。伏羲帝立即下令教臺抄錄並頒佈到天下。百姓能夠識字,都十分歡喜,天下的文字從此開始流傳。不知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且聽下回分解。
燧人氏結繩治政
話說燧人氏是有巢氏的兒子,他繼承父親的國家,治理天下。有四位賢臣輔佐他,分別是明由、必充、成博和隕丘。這四位大臣都賢能出眾,輔助燧人氏治理國家,百姓們紛紛前來朝賀,燧人氏十分欣喜。
有一天,燧人氏臨朝,群臣朝拜完畢,分列兩旁侍立。燧人氏說:“先君教導百姓架木築巢居住,這是萬世不變的好方法。只是我想到如今百姓還無法吃上熟食,為此日夜憂心,該如何是好呢?你們有什麼良策嗎?”群臣回答道:“臣等愚昧,此事還需我主教導明示。”
燧人氏退朝後,群臣各自散去。到了夜晚,燧人氏仰望星宿,俯察五行,看著星象,突然頓悟:“啊!空中有火,附著在木頭上就會發光。虛空中的火能附著於木,而地上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人間怎麼會沒辦法取到火呢!金克木,必定會有火產生。如今我教百姓用金屬鑽木,就能生出火來。有了火,再加上水,百姓就不用吃那些腥臊的生食了。”想到這裡,他心中十分高興。
第二天上朝,燧人氏召集眾臣,告訴他們:“寡人昨天退朝後,一夜未眠,透過仰觀俯察星象五行,發現虛空中的火明麗地附著在木頭上。你們不瞭解取火的方法,所以無法獲得火,只能吃那些帶著腥羶味的生食。如今寡人教百姓尋找金屬鑽木,必定會有火冒出,用火燒炙食物,百姓就能吃到熟食,而不用再吃生食了。”群臣紛紛叩頭謝恩,說道:“我主天賦聰慧,這不是臣等愚昧之人所能想到的。”於是,燧人氏下令將這一方法傳遍天下,傳授給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