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捶戇鹽鞣降淖雜�*文化看成一種美的和善的東西,意在否定儒家文化。反諷不正面否定要攻擊的物件,也不正面肯定讚美的物件,而是正話反說,其效果更加明顯,還給人一種新鮮感。

什麼是善惡,沒有什麼固定的標準,儒家的仁義道德一直是中國二千多年來的正統文化,是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詩人對此提出疑問,既然是善的,為什麼中國成了死水一般的國家,喪失了活力和希望,詩人透過反諷否定了儒家文化,肯定了西方的自由*文化的先進性,希望它來改造中國。

第六章 《死水》一詩的形式:和諧的有機體 第二十三節 肌質

肌質是詩之所以是詩的特徵,沒有肌質就不成為詩,更談不上好詩。蘭色姆的本體論批評十分強調詩的肌質的重要性,他認為只有肌質才是詩的精華所在。所謂肌質就是詩中“豐富的個別細節”。詩人就是透過上述分析的陌生化語言、隱喻、悖論與反諷來形成詩的肌質的,詩人用華麗的辭藻進行了細節描寫,把死水寫得十分豐富,具有肌質感,給人美的享受。從顏色上看,《死水》色彩斑斕,“綠成翡翠”、“綠酒”、“白沫”、“桃花”、“雲霞”,這些細節構成了肌質美;從聽覺上看,有青蛙的“歌聲”和小珠們的“笑聲”,也是詩中豐富的細節。這些細節形成了詩的肌質,讓讀者在具體化這些肌質是,帶給讀者審美的愉悅。

詩人還“創造韻律”,全詩每行由三個“二字尺”和一個“三字尺”共四個音步組成,收尾均為雙音節詞,偶句押韻,每節一韻,節奏鮮明,構成了“音樂的美”。蘭色姆說:“一個詩人必須同時做兩件事,一面要搭建一個邏輯結構,一面要創造韻律。邏輯結構通常就是詩人最初的立意,此時,意義選擇它認為適合的字眼,然而,作為純粹的聲韻模式,韻律也要求用它認為合適的詞,而不是來者不拒。為了合乎韻律,必須對錶達意義的詞加以處理和改變,詩歌才能最終成形。在完成的詩歌中,韻律與意義的關係正是肌質與結構的關係。”《死水》是一首嚴格的格律詩,不僅在表面上每句的字句相等,而且詩的內在節奏也有規可循,很在節奏感。韻律是詩的肌質之一,全詩合乎韻律,正因為此,這首詩成為詩人自己也極為滿意的一首詩。例如詩中的第一節,內在節奏如下: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詩中每行末尾兩個字:死水、漪淪、爛鐵、殘羹等都是雙音詞,第二句和第四句又押韻,這有點像中國古代的格律詩,首句不押韻,偶句押韻,《死水》可以看成是一首九言詩,每行都是九個字。

第六章 《死水》一詩的形式:和諧的有機體 第二十四節 詩的結構:和諧的有機體

英伽登說:“文學作品是一個多層次的構成。它包括(a)語詞聲音和語音構成以及一個更高階現象的層次;(b)意群層次:句子意義和全部句群意義的層次;(c)圖式化外觀層次,作品描繪的各種物件透過這些外觀呈現出來;(d)在句子投射的意向事態中描繪的客體層次。”詩的第一個層次,即詩的語詞聲音和語音構成在前面已經說清楚了,我們看一下詩的意群層次。詩描寫的物件一定要靠讀者想象來完成,這也是審美理解的一部分,要正確理解句子意義,必須在一種積極的閱讀中與詩人形成有效的交流和對話,詩中有些句子意義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如何理解才符合詩人的精神,合理的具體化是十分重要的。什麼是死水?由死水我們聯想到它的對立物:活水。朱熹有一首詩《觀書有感》詩曰: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結合活水,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