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念斷然有愛,留情必定生災。
靈明何事辨三臺?行滿自歸元海。
不論成仙成佛,須從個裡安排。
清清淨淨絕塵埃,果正飛昇上界。
~~~?
生起念頭堅決地有愛意,留下情意必定會產生災禍。
心靈明智為何要分辨三臺?
修行圓滿自然迴歸元海。
不論成仙還是成佛,必須從這裡進行安排。
清清淨淨杜絕塵埃,果真正直就能飛昇上界。
再說寺裡的僧人,天亮不見了三藏師徒,
都說:
“不曾挽留,不曾辭別,不曾請求告知,清清白白地把個活菩薩放走了!”
正說著,只見南關廂有幾個大戶來請,眾僧拍手道:
“昨晚不曾防備,今夜都駕雲走了。”
眾人都望著天空拜謝。這話一傳開,滿城中的官員百姓,全都知道了,讓這些大戶人家,都置辦五牲花果,到生祠祭祀獻供酬謝恩德,這事不再細說。
卻說唐僧師徒四人,風餐露宿,一路平安,走了有半個多月。
忽然有一天,看見一座高山,唐僧又害怕地說:
“徒弟,那前面山嶺險峻陡峭,一定要小心!”
行者笑道:
“這邊路上接近佛地,絕對沒有什麼妖邪,師父放心不要憂慮。”
唐僧說:
“徒弟,雖然佛地不遠。”
“但前幾天那寺裡的僧人說,到天竺國都城下還有二千里,還不知道到底有多少路程呢。”
行者說:
“師父,您這是又把烏巢禪師的《心經》忘記了呀?”
三藏說:
“《般若心經》是我隨身攜帶的衣缽。”
“自從那烏巢禪師教導之後,哪一天不念,哪一個時刻忘記?”
“倒著也能念出來,怎麼會忘!”
行者說:
“師父只是念,卻不曾求那師父講解。”
三藏說:
“猴頭!怎麼又說我不曾講解!”
“你能講解嗎?”
行者說:
“我講解得了,我講解得了。”
自此,三藏、行者不再說話。
旁邊笑倒了一個八戒,樂壞了一個沙僧,說道:
“看看這個嘴臉!跟我一樣都是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裡的禪和子,正經聽過講經,哪裡能夠應和佛僧,哪曾見過講解佛法?”
“就喜歡裝模作樣,找架子,還說什麼自己知道,自己講解得了!怎麼就不說話了?”
沙僧說:
“二哥,你也信他。”
“大哥在拉長話,哄師父趕路呢。”
“他只知道耍棒罷了,他哪裡懂得講經!”
三藏說:
“悟能、悟淨,不要亂說,悟空解得是沒有言語文字的,這才是真正的理解。”
他們師徒正在說話的時候,倒是也走過了許多路程,離開了幾個山岡,路旁早看見一座大寺。
三藏說:
“悟空,前面是一座寺啊。”
你看那寺:
不小不大,卻也是琉璃碧瓦;
半新半舊,卻也是八字紅牆。
隱隱見蒼松偃蓋,也不知是幾千百年間故物到於今;
潺潺聽流水鳴弦,也不道是那朝代時分開山留得在。
山門上,大書著‘布金禪寺’;
懸扁上,留題著‘上古遺蹟’。”
~~~~
規模不大不小,也是琉璃碧瓦;